《KUD目标导向的低年级音乐大单元教学设计研究》课题研究记录表(四)

作者: 时间:2025-06-27 点击数:

2024-2025学期课题研究记录表(

课题研究记录表

课题题目

“KUD”目标导向的低年级音乐大单元教学设计研究

课题类别

太仓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

立项编号

L2024032

出席对象

课题组成员

地点

艺创空间

时间

2025.6

研究主题

“KUD”目标导向的低年级音乐乐句异同教学研究

——以《咏鹅》为例培养音乐结构感

所要解决问题

1.如何通过聆听划分乐句(旋律线、律动)

2.如何通过视唱比较旋律的异同

3.如何引导学生理解乐曲的基本结构

研究方法

案例研究法:深度解析《咏鹅》中反复记号、弱起节奏等结构特征

行动研究法:通过"计划-实施-观察-反思"四循环优化教学

作品分析法:收集学生绘制的旋律线图谱、表演视频等过程性证据

观察:记录学生在划分乐句、视唱比较中的表现及难点。







过程: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音乐结构感是音乐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低年级学生而言,理解乐句的相同、相似与不同是建立音乐结构认知的基础。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学生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难以通过听觉准确划分乐句边界;二是对旋律的重复与变化缺乏敏感度;三是对乐曲整体结构的理解停留在片段化感知层面。

基于KUD(Know-Understand-Do)目标导向理论,本研究以苏少版教材《咏鹅》为课例,探索"聆听划分—视唱比较—结构建构"的教学路径,旨在解决三个核心问题:  

1. 如何通过多感官协同帮助学生听辨乐句?  

2. 如何设计有效的比较活动强化旋律异同认知?  

3. 如何通过情境化活动将乐句感知升华为结构理解?

二、阶梯式教学实施

第一阶段:听辨乐句——建立结构初感知

1. 多模态输入设计  

听觉:播放《咏鹅》时,要求学生用食指在空中画出"鹅游动路线"(旋律线)

视觉:PPT动态显示相同乐句(红色泡泡)、变化乐句(黄色波纹)。

动觉:遇到反复记号时站立拍手,强化结构分界

2. 关键发现  

85%学生能准确捕捉"鹅,鹅,鹅"的短句特征

难点集中于弱起乐句(如"红掌拨清波"),易与前一乐句粘连

第二阶段:视唱比较——深化异同认知

1. 对比教学策略  

横向对比:将《咏鹅》两段歌词对应的旋律并置(谱例略),用"找双胞胎"游戏识别相同乐句

2. 突破性进展  

开发"旋律温度计"工具:用不同水位高度表示音高变化,使抽象的旋律对比可视化  

双响筒分层练习:基础组敲击稳定拍,进阶组为乐句收尾添加重音  

第三阶段:结构重构——从局部到整体的升华

1. 情境化迁移活动  

故事映射:将《咏鹅》四个乐句比喻为"鹅的晨间活动"(起床-游泳-唱歌-潜水)  

空间游戏:教室四角设置不同乐句标识,学生随音乐片段移动至对应区域

2. 文化浸润  

对比欣赏方言版《咏鹅》,体会相同旋律在不同文化语境中的结构变奏  

三、研究结论与创新成果

(一)理论层面发现  

1. 低年级乐句认知的三阶模型:  

 听辨期(感知轮廓)→ 比较期(分析要素)→ 重构期(创造表达)  

2. 有效教学策略:  

 "颜色编码+图形符号"的双通道标记法

"身体打击乐→乐器演奏→创意表演"的渐进式表达

四、后续研究:  

1. 开发AR技术支持的乐句可视化系统  

2. 构建校本化的音乐结构感评价量表

物化成果

1.教学设计方案:修《咏鹅》教案,增加乐句对比表格(附件1)。  

2.学生作品集:  附件1:《咏鹅》乐句对比表  附件2:学生乐句划分图谱示例

3.开发《乐句结构认知工具包》包含旋律拼图卡(可拼接重复乐句)  

智能互动课件(点击屏幕即时显示乐句分析)  

4.形成典型课例  学生创作《动物乐句绘本》(用动物叫声模拟不同乐句)



太仓市科教新城实验小学  地址:太仓市科教新城子冈路22号 电话:0512-53839910  邮编:21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