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UD”目标导向的低年级音乐乐句异同教学研究
——以《咏鹅》为例 培养音乐结构感
基于KUD(Know-Understand-Do)目标导向理论,本研究以苏少版教材《咏鹅》为课例,探索“聆听划分—视唱比较—结构建构”的教学路径,旨在解决三个核心问题:1. 如何通过多感官协同帮助学生听辨乐句?2.如何设计有效的比较活动强化旋律异同认知?3.如何通过情境化活动将乐句感知升华为结构理解?
音乐结构感是音乐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低年级学生而言,理解乐句的相同、相似与不同是建立音乐结构认知的基础。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学生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难以通过听觉准确划分乐句边界;二是对旋律的重复与变化缺乏敏感度;三是对乐曲整体结构的理解停留在片段化感知层面。
获得的主要结论:1.低年级乐句感知需多感官协同:通过“画旋律线+肢体动作+节奏乐器”能有效划分乐句,尤其对重复性结构(如反复记号)的理解。2比较教学是关键:相似乐句(如《夏日的雷雨》中的模进)需通过视唱对比音高变化,差异乐句(如《火车开了》的节奏突变)需强调听觉捕捉。3. 结构感培养需情境化:将乐句异同融入故事(如“鹅的散步路线”)、游戏(如“乐句接龙”),能提升学生兴趣与记忆。
最后,学生能在“听-动-视-玩-想”的多维互动中,自然建立对音乐结构的敏感性,最终实现从“老师指出结构”到“自主发现规律”的能力跨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