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第二学期课题研究记录表(四)

作者: 时间:2025-06-25 点击数:

2024-2025学期课题研究记录表(四

课题研究记录表

课题题目

《大单元视角下小学美术学科融合主题式任务群实践研究》

课题类别

太仓专项规划 (青年专项)

立项编号

Q2024016  

出席对象

美术组

地点

美术教室

时间

2025.6.11

研究主题

大单元视角下小学美术学科融合主题式任务群实践研究——以《泥玩天地》大单元主题式任务群设计探究

所要解决问题

1. 如何围绕《 !朋友》设计一套趣味性和有效性兼具的主题式任务群,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与主动性?
2. 怎样在该主题任务群中实现美术与多学科的深度融合,帮助学生从多元角度理解并表现大自然,提升综合素养?
3. 如何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全面、准确地评估学生在《 !朋友》主题式任务群学习过程中的成果与成长?

研究方法

课例研究法、行动研究法








一、主题式任务群设计模型构建    

1. 任务群分层设计    

感知层:

学生通过分享关于朋友的故事以及探讨为何它能成为朋友的深层原因,使同学们深刻认识到那些在困难时刻伸出援手、带来快乐的人,正是我们所珍视的朋友,这样的分享能够激发同学们在情感上的深刻共鸣。

通过展示泥土样本,引导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让他们亲身感受泥土的色彩、气味和质感,从而培养他们对土壤特性的感知。展示泥塑动物的图像,让学生通过动物的特征推断其身份,并引导他们学会辨识动物的显著身体特征,以便能够迅速识别不同的动物。

通过直观的教学方法,学生可以学习如何利用泥塑材料捕捉动物的特征,并在制作过程中复习泥塑的基本技巧,包括揉捏、搓揉、压制和塑形。展示马的泥塑图像,让学生对比手中的“泥”作品与马的精致程度,理解在揉、搓、压、捏的基础上,运用刻划和粘接的方法来丰富细节,使作品更加精美。

探究层:

通过展示泥粉与泥块的样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泥粉转化为可塑性的泥团。学生通过主动实验,发现通过加水并搅拌,可以将泥粉转变为具有可塑性的泥团。

比较泥团与泥浆,学生理解到泥粉与面粉相似,适量加水可形成泥团,而过多的水分则会形成泥浆。进一步,学生学习到若泥浆中再加入适量的泥粉,可重新获得泥团。

用手中泥初步用揉、搓、压、捏的方法表现朋友的身体特征,让泥朋友变得具象化。得出表现朋友身体特征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拼图法,二是一体成型法。

创作层:布置 创作朋友的任务,学生依据所学的抓住身体特征和揉、搓、压、捏、刻、粘的技巧,对深入朋友形象艺术再创作,实现从图片立体的转

分享层:设立 好!朋友 展示区域,学生将自己的泥塑作品摆放桌面上展示,并向同学讲述我的朋友是谁抓住朋友的什么身体特征表现的、用什么方法丰富朋友身上的细节,以及遇到的困难及解决办法,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学习  

2. 跨学科融合策略    

科学学科:通过观察和实验,学生能够更全面地认识泥土的特性,并将这些特点运用到泥塑创作中。这种方式不仅加深了对自然材料的理解,还培养了学生的感知能力和探究精神。同时,结合科学知识,学生可以尝试分析泥土在不同湿度和混合状态下的变化规律,从而更好地掌握泥塑制作的技巧。这种跨学科的学习方式,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更为丰富的素材和灵感来源。

信息学科:充分利用AI技术,创设泥宝情景,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与泥互动,体验AI交友新技术的运用让传统泥塑的教学模式变得更生动有趣。  

二、趣味性与有效性保障机制    

1. 情境化驱动    

角色扮演:设定 朋友主题的泥塑作品展的情境,学生以艺术家身份进行创作,激发创作热情和想象力。

游戏化评价:制定 泥朋友是谁”“最像泥朋友奖”“泥朋友更精致奖三个维度的

游戏化评价标准,用小贴纸(如星星贴纸、花朵贴纸等)作为奖励,增加评价趣味性。    

2. 脚手架式指导    

分步示范:教师以鱼朋友为例,分步演示用泥捏出鱼朋友的身体用刻画的方式画出鱼鳞等细节、粘贴的方式涂上泥浆粘鱼嘴鱼眼等操作步骤,让学生清晰了解创作流程。

差异化支持:为动手能力较弱的学生帮助其完成朋友的身体轮廓,降低创作难度;为创意不足的学生提供优秀泥朋友作品案例作参考,启发创作灵感。  

3. 生成性资源利用    

收集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对泥土运用的独特方法和新颖创意,整理成《泥朋友作品集》,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记录学生在讨论和分享环节中的精彩观点与问题,作为调整教学策略的依据。    

三、实践反思    

1. 成功经验    

通过直观观察实践,学生参与美术活动的积极性显著提高,课堂氛围活跃。

跨学科融合让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朋友泥塑创作,约 95% 的学生作品展现出独特创意和对知识的综合运用。    

2. 改进方向    

增加科技元素:引入数字化软件,让学生能看到自己的泥朋友可以动起来,对比传统毛线创作与数字化创作的差异,拓宽创作视野。

深化小组合作:加强小组合作任务设计,让学生通过合作观察泥土的色彩、味道、质地等以及收拾桌面卫生等进一步提升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分享理解朋友的深层意义

作品分析归纳表现泥朋友身体的方法

泥塑朋友创作实践

艺术长廊分享交流



多重感官感知泥土的色彩、味道、质地和可塑性

掌握将泥朋友漂亮的方法





形成 “感知 - 探究 - 创作 - 分享” 的《 !朋友》主题式任务群模型:


物化成果

泥塑作品集《 !朋友》(包含等)
教学反思报告《大单元视角下〈 !朋友〉美术教学实践反思》

o




太仓市科教新城实验小学  地址:太仓市科教新城子冈路22号 电话:0512-53839910  邮编:21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