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第二学期课题研究记录表(三)

作者: 时间:2025-05-29 点击数:

课题研究记录表

课题题目

《大单元视角下小学美术学科融合主题式任务群实践研究》

课题类别

太仓专项规划 (青年专项)

立项编号

Q2024016  

出席对象

美术组

地点

美术教室

时间

2025.5.15

研究主题

大单元视角下小学美术学科融合主题式任务群实践研究——

所要解决问题

如何设计具有趣味性和有效性的主题式任务群,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研究方法

课例研究法







一、主题式任务群设计模型构建

1.任务群分层设计

感知层:通过数字人李峤动画短片导入《风》古诗,结合动态可视化风效(如树叶飘动、衣角翻飞的慢动作视频),唤醒学生对 诗中动态意象的直观感知。

探究层:对比赏析王维《山居秋暝》诗画合璧作品,分组分析 明月松间照中光影构图与 清泉石上流的线条动态;通过《小池》《所见》诗画对照,归纳 景物关键词提取 画面元素转化的逻辑链。

创作层:以 古诗立体手账为载体,融合绘画、拼贴与诗词批注:

提取《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等诗句中的景物词,用思维导图梳理构图元素;

运用 字型构图(参考文征明《江南春图》)构建近中远三景,通过冷暖色调(如《枫桥夜泊》意境的蓝灰色调)表现诗眼情感;

结合语文学科诗词格律知识,在画面留白处书写诗句批注。

分享层:搭建 诗画长廊沉浸式展区,学生化身 古诗讲解员,通过 AR 技术(扫描作品显示古诗动画)实现诗画互动讲解,开展 最佳意境表达投票评选。

2.跨学科融合策略

语文学科 :借助古诗文本,学生理解诗句含义,提取景物元素,为创作提供基础。

信息技术学科 :运用AI工具(如DeepSeek)帮助学生联想画面,拓展创作思路。

二、趣味性与有效性保障机制

1.情境化驱动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担任 唐宋诗人创作团队,以第一人称视角解读古诗情感,录制 诗画创作手记视频嵌入作品展示。

游戏化评价:设计 诗画能量卡评价体系,从 意象准确性”“构图创新性”“意境感染力三维度进行星级贴纸奖励,集齐卡片可兑换 古诗文创盲盒

2.脚手架式指导

分步示范:教师以《风》为例,演示 关键词提取(解落三秋叶)动态元素转化(叶片旋转轨迹)色彩情感映射(黄色渐变表现秋风)的创作全流程,提供分步骤图解手册。

差异化支持:为低学段学生提供 古诗意象贴纸包(含预设景物图案),为高学段学生增设 诗画矛盾重构挑战任务(如用暖色调表现 寒江独钓的孤寂感)。

3.生成性资源利用

整理学生创作的 诗画创意批注,汇编成《童眼品诗 —— 小学诗配画跨学科解读集》;

录制典型创作过程的 诗画转化思维可视化微课,形成《从诗词到画面:12 首经典古诗创作指南》教学资源包。

三、实践反思

1.成功经验

诗配画任务帮助学生将抽象诗句具象化,85%的学生能较好地表现古诗意境。

小组讨论、实践创作等方法有效提升学生想象力与表现力。

2.改进方向

增加数字工具支持,如平板绘画软件,让学生尝试数字化诗配画创作。

强化深度思考,增设诗配画创作背后的意图交流环节,培养学生的审美判断力。

形成"感知-探究-创作-分享"四维任务群模型:






物化成果

学生作品集

《诗情画意集》(含各类古诗主题的诗配画作品)

教学论文

《小学美术诗配画跨学科任务群设计策略探究》

o




太仓市科教新城实验小学  地址:太仓市科教新城子冈路22号 电话:0512-53839910  邮编:21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