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第二学期课题研究记录表(四)

作者: 时间:2025-05-22 点击数:

课题题目

激发想象力的中年段儿童诗写作教学策略研究

课题类别

微型课题

立项编号

ZW2023009

出席对象

六年级语文教师

地点

Efun空间

时间

2025.5.20

研究主题

激发想象力的中年段儿童诗写作教学策略研究

——解读《小学语文教科书写作单元二次开发的基本路径


所要解决问题

叙事诗写作教学策略

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







过程:

一、解读论文《小学语文教科书写作单元二次开发的基本路径》

从认知心理学的视角来看,写作是知识转换的加工过程。美国学者琳达·弗劳尔和约翰·R.海耶斯认为,成熟的作者的写作过程具有三个主要成分:任务情境、作者的长时记忆和工作记忆。这三部分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任务情境和外部储存;

2)有关主题的知识、读者的知识和修辞的知识;

3)有关计划、述写和复查的知识。三部分相互影响,彼此制约。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来看,写作是高级认知过程,是认知问题、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语言的交际原则的视角来看,写作是一个不断挖掘和重塑作者思想的过程,是一个需要作者和读者相互交流的过程。

以上三个视角,为写作课程的重构提供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写作课程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要回归中小学生的生活世界,与学生的知识转换、认知过程和交际情境关联起来,通过写作认知,适应和改造自己的生活世界。

2014年以来,一大批语文教育研究者和优秀的语文教师回归真实的写作任务情境,设计并实施写作教学,开发出了大量的写作教学案例。这些教学案例的共同点是

1)创设真实的写作任务情境

2根据写作任务与学生已有写作经验的落差选择写作知识

3根据写作任务完成的需要和学情,设计和使用写作学习支架

4写作教学贯穿出示写作任务、构思、行文、修改和发表等整个写作的过程。

因此,根据教科书编写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小学语文教师对教科书写作单元二次开发的基本路径是:首先,补充或替换写作任务要素,创设激发学生写作愿望的真实任务情境;其次,依据写作任务与学情特点选择核心写作知识;再次,在写作过程中,利用并搭设形式多样的学习支架,帮助学生完成写作任务。

(一)补充或替换写作任务要素,创设激发学生写作愿望的真实任务情境

在真实的写作过程中,明确的写作任务是必备条件之一。在写作教学中,明确的写作任务是重要的学习支架。因此,针对小学语文课本中写作任务编排的问题,语文教师需要根据学情特点和核心写作知识,补充或替换写作任务要素,创设真实的并能激发学生写作欲望的任务情境。写作任务设计一般要考虑两个问题,即“为什么写”和“写什么”的问题,具体包括读者、写作目的、作者、话题、语言等要素。

(二)依据写作任务与学情特点选择核心写作知识

真实情境中的写作是一种过程写作,具体包括审题、构思、立意、选材、组材、行文、修改等,核心写作知识应该贯穿整个写作过程,特别是行文与修改过程。写什么、怎么写以及如何改的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是写作教学的核心知识。一次写作教学教什么知识要依据写作任务和学情之间的落差来确定,核心知识应贯穿写作的整个过程。

(三)在写作过程中,利用并搭设形式多样的学习支架

在写作教学中,核心写作知识往往以“学习支架”的形式呈现出来,比较有利于学生去理解和运用。“写作学习支架的分类标准大致有两种,一种是表现形式,一种是功能。学习支架根据表现形式可以分为范例、提示、建议、向导、图表和解释等类型。依据功能标准,支架分为程序支架、概念支架、策略支架与元认知支架四种类型。”统编本小学语文教科书“写作单元”编写了形式多样的学习支架,如例文、范例、问题、图表等,这些支架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语文教师要在写作教学中加以改造和利用。

二、谈探对于叙事诗写作教学的启示

在统编本教材背景下,叙事诗写作教学需基于真实情境与学习支架进行二次开发。研究表明,可通过创设包含读者、目的、话题等要素的真实任务情境,激发学生创作欲望;精准选择贯穿审题、构思、修改全过程的核心知识,并依据学情差异调整知识重点;搭建表现形式(范例、图表、提示问题)与功能型(程序、策略、元认知)多元支架,降低创作难度;同时贯穿任务出示、构思、行文、修改、发表全教学环节,采用多维评价强化故事完整性、情感真实性等质量维度。该路径通过整合教材二次开发的 “情境创设 — 知识选择 — 支架搭建 — 过程关注” 框架,实现叙事诗故事性、韵律性与意象性的教学融合,提升学生创作能力与情感表达水平。

物化成果

学习感悟《统编本教材视域下叙事诗写作教学的二次开发路径研究—— 基于真实情境与学习支架的实践探索》


太仓市科教新城实验小学  地址:太仓市科教新城子冈路22号 电话:0512-53839910  邮编:21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