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数字与信息》课堂观摩 活动一:感受数字组合的意义,了解数字编码的现象,感受数字编码的价值 1.师生交流,感受数字组合产生的意义 教师谈话:0、1-9这10个数我们已经非常熟悉,现在老师考考你们? 出示数字“1”,提问学生“1可以表示什么?(1可以表示一支铅笔......等数量,可以表示第一名......等顺序),小结数字1可以表示什么(数量、顺序); (看到数字1,你可以想到什么?一颗苹果,一支铅笔这表示的是数量,第一名、从前往后排在第一个,这里表示的是顺序)小结数字1可以表示什么(数量、顺序); 出示数字“10”,提问:10呢?10也可以表示数量(10支铅笔)和顺序(排名第十)。 出示“110”,现在你最先想到什么?(报警电话)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幺幺零,这时把它看成是由3个数字组成的特定编码,用来表示特定的报警信息。 小结:数字既可以表示数量,又可以表示顺序,还可以组成编码表示特定的信息。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数字与信息。 1.认识常用电话号码 生活中像110这样常用的电话号码,你还知道哪些?(看图说一说) 天气预报热线12121,火警119,消费者投诉热线12315,急救120,交通事故报警122,本地电话号码查询114。 提问,看这些号码有什么感受,(数字少,容易记),如果把119改为0512119呢?你觉得怎么样?(不简洁,所以数字编码要简洁) 出示中国光大银行电话95595,交通银行电话95559,教师说“瞧,这是两个银行的客服电话”,这两个电话号码都是由2个9和3个5组成的,它们表达的信息一样吗?(不一样,因为顺序不同,所以表达的信息不一样)。 小结,数字不同,表达的信息不一样;数字相同,顺序不一样,表达的信息也不一样。看来编码都是有序的。 【设计说明:数学为人们提供了一种认识与探究现实世界的观察方式。本节课,从学生最常见的电话号码入手,通过图片展示和问题引领,使学生能在生活实践中发现数学编码的存在,感受数学编码与生活息息相关,这就是一种数学眼光的培养,从而形成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并初步认识数学编码有序简洁的特点,使学生主动参与到今天的数学探究活动中来,发展创新意识。】 2. 认识车票 出示车票,教师说“看一看,这是什么?(这是高铁车票)”问“G1925”中的“G”表示什么(高铁),那D呢(动车),C呢(城际),K(普快列车),T(特快列车)。所以车票中不同字母代表不同的车的类型,代表不同的含义。 3. 认识车牌 出示车牌“苏EK69X0”,提问“瞧,这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经常看到,这是什么?(车牌号)”,车牌号表示什么?(这辆车的编号)“苏E”表示什么?(表示这辆车装车牌的地区)所属地区(江苏省苏州市),那苏A表示这个车所属地是哪里(江苏南京),苏B呢?(江苏无锡),看,因为现在车子特别多,又增加了一个苏U也表示苏州车牌。 谈话:前面的字母表示地区,那后面的又有字母又有数字是什么呢?(车的编号) 那我们看车牌的组成(地区编码+车号) 4. 认识路牌 在高速公路上,我们看到有这样的路牌,你看到哪些编码(G40 ,G55,S83),它们代表什么意思(G40沪陕高速,G55二广高速,S83兰南高速)出示“G40”“G55”,提问这里的G代表什么意思?(国家道路),那S呢?(省道) 小结,出示车票,车牌,路牌,提问G195,G40都有G,代表的含义一样吗?(不一样)(相同字母代表不同的信息)。刚才的119,110,120,全部都是由什么组成?(数字)现在呢?(数字和字母),编码可以是数字,也可以是字母+数字。 (在生活中见过哪些类似的编码,邮政编码,食品条形码,银行卡号,门牌号,图书馆里,飞机航班) 活动二:探索身份证的奥秘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身份证的奥秘, 1. 课前老师已经让你们了解自己和家庭成员的出生日期和身份证号码。 2. 提问,身份证由多少位数字组成? 3. 小组合作:观察课前收集的家庭成员的出生日期和身份证号码,围绕下面的问题展开讨论。 (1)比一比:比较不同人的身份证号码,你发现有什么相同的吗? (2)找一找:每人的出生日期和身份证号码有什么联系。 (3)看一看:不同的身份证号码中有相同部分吗?如果有,看看是哪几位。 (4)想一想:相同的这一部分表示什么信息。 (5)查一查:身份证中其他部分各表示什么信息。 现在就5个问题,请你们前后4人或者3人讨论一下,交流一下。 我们来看这几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比较不同的人的身份证号码,你发现有相同的吗?不同人的身份证有相同的吗?(不相同)肯定吗?你有没有找到2张号码相同的身份证?那我们以以这些为例,也可以聊聊你们自己的 你看一下我红色部分标出来的,你发现红色部分标出来的代表什么?(出生日期)你来报给我听听你的身份证号?我们一起来听听她的出生日期是什么? 也就是说身份证7—14位是他们的出生日期,前4位表示年,后两位表示月份,最后2位表示日期。我们可以在身份证号码中得到一些信息(你们的出生年月日) 那我们来看一下1~6位这些数字,请你找一找你自己收集的资料,有没有1~2位一样的,(全家都一样的,都是32)那你的爸爸、妈妈和你都是32,那说明什么?(全家人都是江苏省的,都在同一个省)有没有前1~6位一样的,那说明什么?(前一到六位都一样说明他们都在一个地方(一个市)),身份证前1~4位是市,1~6位是县级市(区),像太仓就是县级市。有没有全家都不一样的?你们三个人或者2个人不一样。 320585和320522,都是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太仓以前是用22表示,现在用85表示,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编码会改变。 继续往下看,15~17位是顺序码,前两位是所在地的派出所代码,这一位是什么?(性别)怎么代表性别?你们知道吗?(双数代表女性,单数代表男性)检查你的身份证,你的性别对了吗? 最后一位是什么,谁知道?(效验码)是个人信息码,这里的X是什么意思?X是罗马数字,代表10,为什么不用10呢?(多了一个0,身份证就多了一位了) 请学生交流: ①身份证号码共18位,具有唯一性,它准确表示每个人的身份信息。 ②身份证第7-14位是一个人的出生日期,请同学们圈一圈。 ③身份证前6位可能会有相同部分。 身份证的前六位是一个部分,他表示一个人所在的省、市和区县,比如第一个人前六位“320522”其中前两位“32”表示“江苏省”。全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它们都有对应的两位编码。第三、四位的“05”表示“苏州市”。而五六位“22”就表示太仓市。 ④第三部分,叫做“顺序码”,第15-17位。前面两位表示登记身份证的派出所编号。而第三位也就是整个号码的第十七位,用来区分性别,单数表示男孩,双数表示女孩。 ⑤最后一位叫作“校验码”。它是根据前面17位数字,按照一定方法计算出来的。可能是0-10里任意一个数,不过这里只留了一个数字的位置,所以我们用“X”这个符号代替“10”。注意啦,它是罗马数字里的“10”可不是英文字母“X”。 谈话:现在你了解了身份证号码的编码规则了吗?小马虎同学在课前也收集了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身份证,但是他不记得是谁的,你能帮助他吗? 提问:说说你是怎么确定的? (先看性别,再看年龄) 图中身份证有错误的,看看有没有细心的同学可以发现(13月份不对,0230不对,2月没有30日) 【设计说明:通过探究学生的身份证号,使得数学课堂的学习更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有效提升课堂效率。探究身份证的奥秘这个活动,使得本节课一直以学生为主导的开放的氛围中展开,引导学生尝试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能够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从而发展学生的数据意识,感悟数据蕴含的信息。帮助学生积累活动经验的同时,使其体会用数字编码表达信息的规则和方法,为接下来运用规则做铺垫。】 活动三:小小设计师 1. 太仓市有评选”好少年”的活动,听说36号同学进入候选了,那36号同学是谁呢?(章境轩)36号同学指的是哪个班的同学,你们知道吗?(不知道)那你们怎么能肯定是我们班的36号呢?那老师现在要求你们编一个号码,让全校的老师一看这个号码就知道是四年级1班的李锡辰,而不是其他人。 预设:4136,40136,41036,0401036,举例40136,4表示4年级,01表示1班,为什么不是1而是01,因为我们一共有10个班,所以需要用两位数表示班级,这里用0占位,按照这样编码的方法,年级+班级+学号,你能为你自己编个号码吗? 随着年级的变化,编码一直需要调整怎么办?能不能编个号,让他能够用六年?(找不变的量,入学年份2021年)入学年份+班级+学号 找人用编号更容易,如果从全市找你,(怎么办)(在前面加上KSX),那从全国找你呢? 你们的学籍号,自己读一读,就是G+身份证,因为身份证是唯一的,所以学籍号也是唯一的。 【设计说明:从在班级里为自己设计编号,到在年级里为自己设计编号,再到全校为自己设计编号,接着到全市为自己设计编号,最后在全国范围里为自己设计编号,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引导学生不断接受问题的挑战,在完成设计编码的过程中充分认识编码的作用、特定和规则。】 活动四 回顾总结 1.回顾生活中的编码 2.在谍战片和军事片里常常会看到破译密码的场景。想不想试着破译一个密码? 6281 8195 提示:5-玩 2- 爱 1-学 8-数 6-我 9-好 3.今天这节课学到了什么?或者有什么收获?(我们学到了数字与信息)我们可以用数字来编码,编码又可以怎么样(表达一些信息)编码要怎么样(写具体)(我们的身份证编码都有什么(按照一定的规则,规范),编码还有一个特点(不重复,唯一的) 也就是说一个个数字或字母传递着一个个信息。 【设计说明:生活中的数字编码都体现了数字化与信息化有机结合。教学中教师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用数学的方法思考,训练学生的数学素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数学课堂的注意力。】 二、课例研讨 团队教师一起讨论基于提高学习兴趣的提高注意力的教学策略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发言如下: 柴荣萍:马老师的《数字与信息》一课,以生活为源,以学生为本,通过巧妙设计和精彩的课堂引导,让学生在数字的世界里畅游,收获知识、提升能力。这堂课不仅是一次数学知识的传授,更是一次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成功实践,为我们的数学教学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 浦诗怡:马老师组织实践活动,调动学生研究的积极性,引领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促使学生自主探究身份证中的秘密。并结合关键性问题“身份证号码的位数能不能减少或者增加”体会身份证号码的唯一性、规范性和稳定性。接着让学生做小小设计师,让学生进行数字编码,获得“用数学”的体验。 顾一凡:本课通过认识数字编码和设计数字编码两个环节,让学生认识到数字编码信息与生活的联系,本节课在数字的符号属性和信息载体功能的解读上有突破性尝试,弱化了传统教学中对数字运算的单一强调。对学生的数感与符号意识、推理能力、应用意识及思想方法等素养维度有了提升,为未来进一步挖掘数字在信息加密、数据压缩等现代科技中的核心作用,将数学思维延伸至数字素养培养的新维度做了很好的铺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