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第二学期课题研究记录表(三)(四月)

作者:马丽娟 时间:2025-04-25 点击数:

2024-2025学期课题研究记录表(

课题研究记录表

课题题目

提升学生注意力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课题类别

太仓市微型课堂

立项编号

ZW2023006

出席对象

四年级数学组

地点

数趣空间

时间

424

研究主题

基于提高学习兴趣的提高注意力的教学策略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以四年级《用数对确定位置》为例”

所要解决问题

1.听课、评课课题研讨课《用数对确定位置》

2.提炼基于提高学习兴趣的提高注意力的教学策略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范式研究

研究方法

课堂观察法、课例研究法







一、《用数对确定位置》课堂观摩

新课导入,一维定位

1、听歌识曲《西游记》主题曲,同学们你们喜欢孙悟空吗?那你们觉得“真假美猴王”的故事情节精彩吗?孙悟空的72变十分厉害,但是现在唐僧认不出谁是真假美猴王了,今天我们的任务就是寻找《真假美猴王》,你们有信心吗?那就开始吧!

2、一维定位


出示一排孙悟空和“线索2”,真孙悟空可能是哪个?为什么大家的答案会不同?增加线索“→”,确定真孙悟空的位置是“从左往右数的第2个”。

明确:在一条直线上可以用一个点和方向确定点的位置。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唤醒低年级对于描述位置方法的认识。同时,将生活的场景抽象为一维的数轴。这些都为后面继续研究如何描述平面中物体所在位置作铺垫,也有助于学生建立坐标系的初步模型。

探究交流,二维定位


1、用行和列确定位置,统一规则。

1)同桌讨论:根据线索“5”和“3个假孙悟空身上的2个数”合作推理出真孙悟空的位置

2)学生分享,明确统一规则的重要性

善于思考的孩子总能从关键的线索里找到答案,真棒!之前说确定位置需要方向,那这次确定位置的时候,有几个方向呢?

2、介绍规则

1)通常把竖排叫作列,横排叫作行。一般情况下,确定第几列要从左向右数,确定第几行要从下向上数。先说列再说行。

2)“第几列第几行”说说三个假孙悟空的位置

3列第4行;第4列第1行;第6列第2行

3明确线索“2”表示从左往右数第2列;线索“5”表示从下往上数第5行真孙悟空在第2列第5行的交叉点上,一个交叉点确定一个位置。

4)小结:通过刚刚的学习,我们发现在同一平面内,需要2个数字和方向确定一个点的位置

【设计意图】数对的本质即要建立“一对数”与“一个点”在平面上的一一对应的空间观念。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平面上的点与数对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3认识数对

1)认识数对:如果我们在两个数字中间加个“,”,并在外面加个“小括号”,这就是数对,我们通常用数对来表示物体的位置。

写作:(2,5)

读作:数对二五

(2)写出3个假孙悟空所处位置的数对。

(3)说说数对由哪几部分组成?有什么要注意的地方?

(4)说说(5,2)和(5,5)数对的意义,明确数对的顺序也很重要(先列后行)。

4、实景体验,描述位置

1)教室里的数对:出示教师座位图,引导学生在教师视角观察,明确第1列,第1行。

2)说一说,写一写。

说一说:用以下句式和同桌描述你在教室的位置。

我的位置在第(  )列,第(  )行,用(   )表示。

写一写:将自己位置的数对写在学习单上。

3)反应游戏:我说数对你来站

3,1)(3,2)(3,3)......一列

1,2)(2,2)(3,2)......一行

谁能像老师一样,报几个数对,让同学们笔直的站成一条线。

a,2)(n,f)

明确:数对的第一个数字相同表示在同一列;第二个数字相同表示在同一行。字母和数对结合时,我们的数学变得更加神奇啦!

4)排成一条直线,用一个数字;组成一个平面,两个数据(数对)

如果孙悟空悬在半空中,怎么表示它的位置呢?形成立体,需要几个数据?

5)数学文化:笛卡尔的故事——平面直角坐标系

三、巩固练习,内化拓展

1)巩固游戏——还原中药茶方

2)生活中的数对应用

棋盘、电影院、机票、北斗导航卫星等。

数学来源于生活,那数对在生活中都有哪些应用呢?棋盘上,棋子的位置可以用数对表示;电影院的座位号,机票的座位号也是用数对的形式确定的;地图上也会用到数对来确定位置。 大家知道吗?咱们中国自行研制的北斗导航系统,也和数对确定位置的原理有关。一起来看看吧!

3)数对谜




1.用精准点亮未来


2.“下课啦”




课堂总结,回顾反思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会怎么介绍数对呢?

二、课例研讨

团队教师一起讨论基于提高学习兴趣的提高注意力的教学策略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发言如下:

杨洋:本节课感觉听起来很舒服。学生在宽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知识。孙老师重视知识产生探究的过程,通过四边形内角和多种方法的探究,让学生体会并学会多边形内角和推导的方法,“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为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交流展示时间,提高学生思考的深度和广度,放手让学生获得探索知识的活动经验。

顾一凡:从生活实际出发,引入所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经历观察、思考、猜想再到验证的过程,为学生证明数学结论积累数学活动经验。重视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通过转化的数学思想将所学知识与新知紧密联系,利用多种不同方法解决问题,达到殊途同归的效果。

浦诗怡:本节课以小学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的内角和为依托,猜想一般四边形内角和的度数。向学生渗透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探究活动中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证明四边形的内角和为360度,不仅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而且向学生渗透“转化与化归”的数学思想方法。拓展题的训练从多角度帮助学生加深了对“n边形的内角和公式”的认识,体现了学生主体数学思想的同时又将问题进行变式,拓展了思维训练。

顾亦吕:本节课提出三角形内角和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那么任意四边形内角和是360度吗?小组讨论交流证明任意四边形内角和都是360度的方法。学生分析的有分割法,做辅助线法,拼接法。最终把四边形转化成两个三角形的方法最为简单,进而类似的探究其他多边形内角和,使知识生成自然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整节课充满着自主,合作,探究,交流的教学理念,营造了思维驰骋的空间,使学生在主动思考探究的过程中自然的获得新知。习题设置由浅入深,每道题都各具代表性,都是典型的例题。使学生能够熟练的应用多边形内角和解决问题。

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在观察、猜想、验证等实践活动,探索并发现多边形与分成三角形个数之间的关系,掌握多边形的内角和与边数之间的关系,用自己的理解方式表示多边形的内角和的规律。使学生经历规律的形成过程,并在过程中把握问题的本质,能用数学的眼光思考、探寻多边形内角和的计算方法,感受探索数学规律的从特殊到一般的方法,培养合情推理能力,积累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猜想、验证、推理的活动过程,会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进而学会“用数学的眼观观察现实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用数学的语言描述现实世界。”

从课堂表现来看,学生积极参与课程活动,对于探究多边形的内角和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通过学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中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通过让学生在画图,采用了多种方法探究四边形的内角和,培养了一题多解、合作交流的意识。通过填写表格让学生归纳总结规律,让学生在做中学,学有所思,思有所得。

在课后评课环节,课题组的老师们也提出了一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例如,探究四边形的内角和的时候,学生活动完了,可以让学生评价一下这些方法哪个好,有利于下面的探究的顺利完成。这样学生的学习效率会更高。这些意见和建议将为我今后的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


物化成果

《多边形内角和》课题研究案例


太仓市科教新城实验小学  地址:太仓市科教新城子冈路22号 电话:0512-53839910  邮编:21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