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例展示 学习任务一:阅读提示,明确任务 1.今天,我们继续走进范锡林先生的童年生活,了解竹节人这种传统游戏。 2.回顾旧知。 (1)回顾课文的大致内容和有目的地阅读方式 (2)明确这篇课文要完成的三个任务。 学习任务二:细读内容,完成任务 活动1:写玩具制作指南 1.明确目的 了解什么是制作指南?借助AI了解制作指南包含的内容。 2.选择方法。 (1)出示课后提示,归纳策略:先快速读,再仔细读。 a.根据以前的学习,怎么快速读呢? b. 仔细读可以选择那些阅读方法? 3.关注内容 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与阅读任务一相关的段落,把序号填在导学单里。 4.借助表格写玩具制作指南。要求:语言表述要简洁、准确。 活动2:教别人玩竹节人 1.制作竹节人。 2.确定内容 (1)师:竹节人都做好了,那怎么玩呢?快速浏览课文,想要了解竹节人的基本玩法,可以聚焦在哪几个自然段?(8、9自然段) 指名读两个自然段,其他同学再仔细读(板贴:提取关键词) (2)一名学生玩竹节人,一名同学解说。 (3)同桌合作玩。 活动3:体会游戏乐趣 1.关注课后学习提示。 2.小组合作学习 学习要求: (1)确定内容:快速浏览课文,找到与阅读目的二相关的段落。 (2)选择方法:运用圈画、批注等方式,边读边思考:竹节人的乐趣体现在哪儿? (3)合作交流:小组交流自己的发现与思考,完成导学单。 3.师点拨:侧面描写。 (1)关注第4自然段。“我”的毛笔真的总是弄丢吗?为什么卖毛笔的老头生意特别好? (2)关注第19自然段。一群黑脑袋跺脚拍手的场面一定特别有趣。 学习任务三:亲身体验,记录乐趣 1.生玩竹节人。配乐,两位同学同学战斗,边斗边喊招式,其他同学做评委。 2.小组打斗,完成小练笔。 布置作业: 装饰自己的竹节人,取一个响亮的名号。 下节课,我们将在学校的牛牛侬舍举办一场竹节人创意展示会,期待看到你们精彩的作品! 二、研讨交流 1.回归范锡林童年,聚焦竹节人游戏。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浏览的阅读方法确认了阅读目的,同时,还使用圈画关键词的方式知道了竹节人怎么做、怎么玩。明确像这样的过程就叫做有目的地阅读。 2.引导学生围绕不同阅读任务展开学习。通过写制作指南、玩竹节人活动达成阅读任务一,使学生掌握浏览与细读等阅读方法;聚焦任务二则借助小组合作,运用圈画批注体会游戏乐趣,且从侧面描写处深入探究,提升学生阅读与思考能力。 3.让学生从实践中深化对竹节人乐趣的感知。亲身体验游戏过程并进行小练笔,借评分标准引导学生细致描绘游戏细节、场景与想象玩法,既强化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使他们真切领略传统游戏魅力,实现知识与乐趣的双重收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