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例展示 活动一:感——初步感受,激发兴趣 1.教师引导:以旅游拍摄照片为由,展示门环图片,引出门环。 展示学校“牛牛侬舍”大门照片,引出本节课教学内容:为“牛牛侬舍”设计一个门环。 活动二:知——深入探究,知晓内涵 1.以历史老师为引导,呈现语文学习中的非连续性文本,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文本阅读搜索问题答案: (1)门环有那几部分组成? (2)底座造型以什么为主?有什么特点? (3)为什么都以神兽造型为主? 2.学生动手尝试设计门环底座神兽造型 (1)教师提供不同动物造型的参考图片,请学生结合不同动物特征组合设计出自己的神兽造型。 (2)学生展示交流:自己是结合了那些动物特征来进行设计的。 3.对设计稿利用夸张变形的手法处理神兽的五官和表情 (1)展示图片,学生仔细观察分析,思考:从哪里能看出神兽的凶猛?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五官和表情能体现它的凶猛。 (2)教师展示两张对比明显的作品图片,学生对比观察:五官和表情的凶猛是通过什么艺术表现手法来实现的? 活动三:创——创意实践,表达情感 1.教师微课展示:如何利用超轻黏土制作门环造型 明确利用黏土制作时的注意事项和步骤。 2.为黏土门环进行上色 (1)教师提问:青铜门环是什么颜色? (2)展示青铜门环图片,有绿色和黄色两种颜色 (3)自行阅读非连续性文本中科学老师介绍的相关内容:青铜本身是黄色,因为与空气接触产生锈绿,锈绿呈现绿色,所以青铜门环会呈现出黄色和绿色两种颜色。 (4)教师展示上完色后的黏土门环作品,播放相关微课教学,学生动手实践上色。 3.学生上台展示介绍自己的作品,教师引导学生介绍,进而回顾本节课重难点 (1)结合了那些动物特征? (2)在哪里运用了夸张和变形的手法? 4.学生完成自评: (1)神兽造型是否结合不同动物特征进行设计? (2)是否运用夸张变形的手法处理神兽的五官和表情来呈现凶猛的神兽造型? (3)是否运用课堂所学知识完成最终门环作品? 5.总结:本节课了解认识了中国传统建筑特色——门环,并结合门环的寓意为“牛牛侬舍”设计制作了独一无二的门环。 6.课后教学拓展——中国传统建筑特色瓦当 二、研讨交流 1.杨阳:结会跨学科从不同角度了解门环知识,提升学生文化理解,并融入科学氧化知识,请透历史文化知识,将不同学科实现无障碍交流。 2.陆婷:从“牛牛侬舍”情境导入,在“知和创”中感受门环的艺术魅力,提升了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 3.唐晓冬:非连续文本的内容可以多一些理解与解读,对于神兽的造型没有基于侬舍的实际情况具体进行设计,思维可以进一步发散,培养创造性思维。 4.陶佳妮:跨学科教学,融合历史知识、语文阅读技巧,多学科融合,课程内容丰富多样。 三、专家指导 1.穿习空间再造切入到跨穿科学习(需要新型的资源支撑)基于课题研究设计课题研究项目,开发课程,实施课程样态。 2.浓浓的跨学科味,把学习融入项目研究,学习的过程在各个学科中自然融入,语文、历史、科学、劳技指向任务的完成。 3.为什么进行学习空间再造,讲清楚空间再造的意义和价值,以具体任务驱动学习,说明空间再造的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