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第一学期课题研究记录表(十)

作者: 时间:2024-12-24 点击数:

2024-2025学期课题研究记录表(

课题研究记录表

课题题目

小学生心理问题个案联动指导的调查研究

课题类别

苏州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专项课题

 

立项编号

2023/DC/02/008/03

出席对象

课题组教师

 

地点

心语空间

时间

2024.12.24

研究主题

《小学生心理问题个案联动指导机制评价情况的调查研究》

所要解决问题

构建一套科学、全面、可操作的小学生心理问题个案联动指导机制评价体系,涵盖学生心理发展指标、指导过程各环节评价指标等。

运用该评价体系对本校现行的个案联动指导机制进行综合评价,明确其优势与不足,为精准改进提供依据。

基于评价结果,探索如何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指导人员专业素养以及完善联动协作模式,以提高个案联动指导机制的整体效能。

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广泛查阅国内外关于教育评价理论、小学生心理辅导评价指标、个案联动指导模式评价等方面的文献资料,梳理已有研究成果,为本研究的评价体系构建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框架。

专家咨询法:邀请教育评价领域专家、心理学专家、小学教育实践专家等组成专家咨询小组,对初步构建的评价体系进行论证和指导,确保其科学性、合理性和实用性。

问卷调查法:设计针对教师、家长、学生以及参与联动指导的社会机构人员的调查问卷,了解他们对个案联动指导机制的评价意见、期望和需求,收集数据用于评价体系的完善和机制的改进分析。

数据分析方法:运用统计软件对问卷调查数据、学生心理测评数据等进行量化分析,采用因子分析、相关性分析等方法提取关键评价因子,确定各指标权重,构建评价模型;同时运用质性分析方法对访谈记录、案例描述等资料进行深入解读,补充量化分析的不足,全面揭示个案联动指导机制的运行状况和评价结果。

 

 

 

 

 

 

过程:

1.评价体系初步构建

课题组成员分工收集和整理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召开研讨会,依据文献研究成果和课题研究目标,初步确定小学生心理问题个案联动指导机制评价体系的框架结构,包括评价指标维度、具体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等。例如,将评价指标维度划分为学生心理发展状况、指导团队协作水平、指导过程规范性、资源利用效率、家长与社会参与度等方面,每个维度下再细分若干具体指标,如学生心理发展状况包括情绪稳定性改善、人际交往能力提升、学习适应性增强等。

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和前期研究经验,对初步确定的评价指标进行讨论和筛选,初步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分配方案,形成评价体系初稿。

2.专家咨询与论证

将评价体系初稿发送给专家咨询小组,请专家们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组织专家座谈会,面对面地与专家们交流,详细介绍评价体系的构建思路、指标选取依据和权重确定方法等,认真听取专家们从专业理论、实践操作、教育政策等多个角度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如增加对指导过程中个别化教育计划实施情况的评价指标、进一步细化家长参与度的评价维度等。

根据专家意见,课题组成员对评价体系进行修订和完善,形成评价体系第二稿。

3.问卷调查设计与实施

依据评价体系第二稿,设计针对不同调查对象的问卷,包括教师问卷、家长问卷、学生问卷和社会机构人员问卷。问卷内容涵盖对个案联动指导机制各方面的评价、满意度、意见和建议等,同时设置部分开放性问题,以便获取更丰富的信息。

在学校范围内选取参与个案联动指导的教师、家长、学生以及相关社会机构人员作为调查对象,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发放问卷,回收有效问卷。

4.数据收集与分析

对回收的问卷数据进行整理和录入,运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首先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了解各调查对象对评价指标的总体评价情况;然后进行因子分析,提取关键评价因子,验证评价体系的结构效度;最后通过计算各因子得分和综合得分,确定个案联动指导机制的整体评价水平和各维度的优势与不足。

同时,对问卷中的开放性问题和访谈记录进行质性分析,归纳整理出调查对象提出的主要意见和建议,为后续的评价结果解读和机制改进提供补充信息。

5.评价结果反馈与研讨

将评价结果向课题组成员、学校领导、教师代表、家长代表和社会机构代表进行反馈,组织召开评价结果研讨会。在研讨会上,详细解读评价结果,展示各项数据指标和分析结论,引导与会人员围绕评价结果展开讨论,共同探讨个案联动指导机制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向。例如,根据评价结果发现指导团队协作水平有待提高,主要表现在教师之间信息沟通不畅、与社会机构合作不够紧密等方面,与会人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建立定期沟通机制、加强团队培训等改进建议。

课题组成员根据研讨会上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结合数据分析结果,对评价体系进行再次修订和完善,形成最终的小学生心理问题个案联动指导机制评价体系。同时,撰写详细的评价报告,包括评价目的、方法、过程、结果、结论和建议等内容,为学校改进个案联动指导机制提供决策依据。

思考记录:

1.在研究过程中,深刻感受到低年段学生心理问题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他们的心理发展尚不成熟,表达能力有限,需要教师和家长更加细心地观察和理解。同时,心理问题的成因往往是多方面的,学校、家庭和社会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构建全方位的联动指导机制至关重要。

2.问卷调查和访谈是了解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手段,但在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挑战。例如,问卷的设计需要更加简洁明了、符合低年段学生的认知水平,以确保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并回答问题。访谈时,如何与家长和教师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获取真实有效的信息,也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实践。

3.教师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不可忽视,但目前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素养参差不齐。需要加强培训和学习,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同时也要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支持和资源,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履行职责。

4.个案研究为我们提供了深入了解学生心理问题的机会,但也发现每个个案都具有独特性,需要制定个性化的指导方案。在实施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变化,及时调整方案,确保干预措施的有效性。同时,要注重总结经验,形成可推广的案例模式,为其他教师提供参考。

5.构建和实施个案联动指导机制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和协作。学校要发挥主导作用,加强组织协调和资源整合;家庭要积极参与,与学校保持密切沟通;社会机构要提供专业支持,形成合力。在这个过程中,要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和激励机制,确保各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思考记录

1.在评价体系构建过程中,深刻认识到评价指标的选取既要全面反映个案联动指导机制的各个方面,又要突出重点,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测量性。同时,要充分考虑不同调查对象的认知水平和评价能力,确保问卷设计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2.通过与专家的交流和咨询,意识到教育评价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理论和方法,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进行本土化创新。专家的意见和建议为我们指明了评价体系完善的方向,也让我们更加明确了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3.在问卷调查实施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如部分家长和社会机构人员对问卷填写不够重视、问卷回收率较低等问题。这提示我们在今后的研究中,要加强与调查对象的沟通和宣传,提高他们对研究的认识和参与度,同时采取多种措施确保问卷数据的质量和可靠性。

4.数据分析结果显示,个案联动指导机制在学生心理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指导过程的规范性、资源利用效率等方面还存在较大提升空间。这让我们认识到,要进一步加强对指导教师的培训和管理,优化资源配置,完善指导流程,提高个案联动指导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5.在评价结果反馈与研讨过程中,不同利益相关者对个案联动指导机制的评价和期望存在一定差异。这提醒我们在改进机制时,要充分考虑各方需求,建立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形成共同参与、共同支持的良好氛围,确保个案联动指导机制能够持续、有效地运行。

主要结论:

1.构建了一套较为科学、全面、可操作的小学生心理问题个案联动指导机制评价体系,包括学生心理发展、指导团队协作、指导过程、资源利用、家长与社会参与等多个维度的评价指标和权重分配方案,为系统评价个案联动指导机制提供了有力工具。

2.通过运用评价体系对本校个案联动指导机制进行调查评价,发现该机制在促进学生心理问题改善和心理品质提升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指导团队建设、资源整合与利用、家校社沟通协作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进一步优化和改进。

3.基于评价结果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和措施,包括加强指导教师培训、建立健全指导团队沟通协作机制、优化资源配置与管理、完善家校社联动模式等,为提升个案联动指导机制的整体效能提供了方向和路径。

物化成果

1.《小学生心理问题个案联动指导机制评价体系研究报告》,详细阐述评价体系的构建过程、指标内容、权重确定方法以及验证结果等,为同类研究提供参考。

2.《小学生心理问题个案联动指导机制评价报告》,基于调查数据和分析结果,对本校个案联动指导机制进行全面评价,提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为学校决策提供依据。

3.《小学生心理问题个案联动指导机制改进方案》,根据评价结果和研讨意见,制定具体的改进措施和实施步骤,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分工,推动个案联动指导机制的优化升级。

4.《小学生心理问题个案联动指导机制评价调查问卷及分析报告》,收录各类调查问卷及详细的数据分析结果,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数据支持和实证依据。

 

太仓市科教新城实验小学  地址:太仓市科教新城子冈路22号 电话:0512-53839910  邮编:21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