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期,我围绕太仓市教师发展中心教科研工作要点和学校教科研工作重点,认真组织各项活动,积极落实科研融合“七个一”工程,具体活动开展如下:
1.订好一份科研计划
学期初,我根据本学期教师发展中心的要求和我校教科研重点工作制定了教科研工作计划,并制定月计划活动,做好相关重点工作的有效落实。整个学期,针对学期初的计划按月落实相关活动,期末认真梳理本学期各项工作并写好相关总结。
2.开展一次科教融合活动
为提高职初青年教师教科研水平,促进教学工作和教师专业化成长,2023年4月24日,太仓市教师发展中心科研处倪夙敏老师莅临科教新城实验小学参与科实小教育集团职初青年教师课题指导活动。本次活动由太仓市科教新城实验小学教科室主任柴荣萍老师主持,集团内职初青年教师采取线上、线下同步开展的方式的参与其中。倪老师结合典型课题申报方案,从课题的选题、核心概念及其界定、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设计、研究思路、预期研究成果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提纲挈领式的梳理和阐述,为课题负责人进一步修改方案、实施课题研究指明方向。此次活动,倪老师的引领和指导使与会老师明确了课题申报方案撰写的基本要求,集团内的职初青年教师对开展课题研究的流程和方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进一步明晰了课题研究思路及方向,增强了做科研课题的信心。
3.读好一本教育理论书籍
结合教师读书活动,根据学校教学主张、课题研究内容、新课程相关理念,定期向老师提供具有前沿理念的相关书籍:《以概念为本的课程与教学:培养核心素养的绝佳实践》《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数学史与数学教育》《可见的学习与思维教学》《一线带班》《尖叫的数学:令人惊叹的数学之美》……,以此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同时把寒暑假读书活动、《燃荻》读书活动纳入校本课程,定期组织论坛活动,在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在提炼中不断更新教学观念。
结合江苏省小学数学乡村培育站的要求,本学期我重点阅读了《小学数学课例式解读》《数学史与数学教育》等相关书籍,撰写的论文《建立概念表象 发展空间观念——以“认识周长”为例》获太仓市优秀论文二等奖,论文《融数学史于课堂教学,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获太仓市优秀论文二等奖。
4.做好一次科研讲座
2023年2月,在太仓市小学数学教务主任会议上,开设讲座《20以内退位减法》。
2023年6月,在太仓市小学数学区域集体备课活动中,作《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单元整体备课》专题讲座。
5.参与一个课题研究
本学期,继续主持苏州市十四五规划课题《核心素养视野下数学史阅读教学研究》开展系列研究,学期初撰写计划,每月落实课题活动。
核心参与吴敏敏校长主持的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重点自筹课题《指向儿童想象力的科创主题活动课程的实践研究》,并进行了现场鉴定与指导。
6.带好一个学术团队
我兼任学校分管数学教导,带领数学组团队教研科研融合,组织数学“三感”青年教师共同体不断深入研究。2023年3月17日,太仓市科教新城实验小学开展数学“三感”青年教师共同体第四次活动。活动分为课堂教学展示、备课组交流展示、名师指导三个环节,教师们共同探讨核心概念引领下的课堂样态和备课组研修模式,进一步提升数学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探索数学“教”“研”“训”新样态。本学期张竞秋老师数学评优课比赛获一等奖,周文杰老师数学评优课比赛获二等奖。组内老师在各级各类论文、案例、课例等比赛中均获得较好的成绩。
7.推荐或提炼一批研究成果
结合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重点自筹课题《指向儿童想象力的科创主题活动课程的实践研究》的结题活动,汇编了相关的论文和课例各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