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围绕太仓市教师发展中心科研处工作计划,我校教科研工作以《关于推进新时代太仓市教育科研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为指南,坚持“科学引领、科教融合、科研求质”的原则,以打造“活力科研”为重点,以课题为主要抓手,以课堂为研究主阵地,结合我校“以儿童的想象力为核心的思维课堂”教学主张,充分发挥科研的“研究、引领、服务、助推”功能,加强教研、科研的整合,增强教育科研的品质与实效,为全面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服务。
二、工作目标
1.以课题研究为载体,扎实开展课题理论学习与实践研究,做好课题网络化管理工作,实施科研与教学双融驱动,打造学校科研品牌,提升学科专业品质,提高学生核心素养与教师专业水平。
2.根据“双减”政策,加强“新课标”教育研究,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运用调查研究、课堂观察、课例研究等科研方法,总结教育现象背后的教育本质和基本规律,做好“活力教育”引领下的学校“思维课堂”特色科研项目整体建构。
3.积极申报教科研训一体化基地学校,充分利用同类课题共同体、“三感”青年教师共同体、教育集团职初青年教师共同体等培训项目,邀请专业开展几期连续性的课题研究活动,加强专业的科研指导力量,借助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助推学校特色发展与教师专业水平提升。
三、工作重点与措施
(一)理论学习,提升学术水平
1.全员阅读,提高理论水平
围绕教育热点难点,定期向教师推荐教育理论阅读书目。一是充分利用好《燃荻》这一区域性学习资源(9月:跨学科主题学习与评价;10月:单元整体作业设计;11月:逆向教学设计;12月:学科实践),开展针对性强的校本学习。二是以“亲近书籍,走向卓越”为主题,组织全体教师阅读《人与讲台》《师能》《教师阅读那些事儿》等几本书,结合阅读收获和教育教学实践,在科学理性的观照下,重点聚焦“课改”,撰写教育教学故事,组织教研组长开展评比活动,评选十佳优秀教育教学故事。
2.主题阅读,提升专业素养
聚焦学科特色,开展主题性阅读教学研究。一是以备课组为单位,充分利用备课组活动时间,围绕2022版课标核心素养,结合每次研讨主题,聚焦大概念教学研究,开展大单元整体教学研究的集体备课活动。二是以教研组为单位,分学科开展专业性较强的主题阅读论坛,语文《可见的学习与思维教学》、数学《尖叫的数学:令人惊叹的数学之美》、英语《核心素养视野下的小学英语学科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班主任《一线带班》,每位教师撰写读书心得上传云平台,教研组内开展读书交流、学习论坛等,推选十佳优秀读书心得。
(二)课题研究,扎实过程管理
1.做好校本课题申报
借助教研组、“三感”青年教师共同体,认真梳理教育教学中发现的问题,积极关注在研课题的价值,细化课题研究项目,撰写申报方案。并围绕各教研组现有课题,运用调查研究、课堂观察、课例研究等科研方法,以微研究的方式全面梳理与分析,总结教育现象背后的教育本质和基本规律,加快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育质量。
2.做好课题中期汇报
本学期江苏省规划课题《促进思维发展的小学语文学习活动结构化设计研究》、苏州市规划课题《核心素养视野下数学史阅读教学实践研究》和苏州市教育学会课题《家校政社协同视野下的“牛牛引力波”项目式学习的实践研究》都要进行中期汇报,以此为契机,一方面组织课题主持人培训,了解中期汇报的相关准备工作,同时邀请教师发展中心科研处对我校在研课题的指导。
3.做好课题结题工作
本学期2个太仓市微型课题,《“双减”背景下基于单元视角的小学科学作业优化和开发的实践研究》和《“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英语阶梯作业设计研究》均进入结题阶段,教科室将按照科研管理细则的要求,落实好每一项内容,进行专题指导,便于总结成果,顺利结题。
4.积极推进课题研究
积极申报教科研训一体化基地学校,结合学校特色开展一体化研训范式,在教师发展中心科研处的引领下,能够自觉应用文献法、调查法、课堂观察法、案例研究法等日常教育教学中,真正从本质上提高教师的基本素养。同时,根据课题管理办法抓好课题管理工作,每月及时总结、不断改进,进一步规范、细化课题管理。
(三)师资队伍,促进专业发展
1.加强科研骨干队伍建设
结合学校师资情况加强课题主持人培训、“三感”青年教师共同体建设,搭建促进潜质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把教科研落实到老师的日常工作中去,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教学能力强和研究高的研究型教师队伍。
2.加强教育科研指导工作
依托北京惠众教育研究院、南京益正贤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团队的资源优势,借助科实小教育联盟科研共同体,在联盟内开展课题研究交流活动,邀请科研骨干进行指导,通过理论和教学研究专题培训,进一步提升课题研究的实效性,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升我校教师科研与教育教学能力,打造专业强大的教科研人才培养。
3.加强教科研主题竞赛
结合本学科的各类竞赛,借助苏州市教育学会、江苏省教育学会、苏州市陶行知研究会等举办的论文、教学设计、教育小故事等评比契机,组织老师们围绕主题积极撰写论文,把日常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融为一体。同时,加强赛前论文指导和修改,不断反思、总结,提升教师写作水平,结合教育实践实现由“教学型”向“思考型”、“研究型”转变,在落实过程管理的过程中提升教师的反思、分析、科研意识。
4.宣传教师的科研素养
首先,办好校级宣传刊物,继续组织协调好学校各层面的宣传工作,让科实小的老师们在校内外展现出较高的科研素养和精神面貌,教科室在此基础上做好成果发布和教育宣传工作。其次,组织开展“成果奖进课堂”活动,根据教师发展中心科研处的工作指向,积极主动探索教育科研成果转化为教案、制度的可视化措施。第三,结合学校的特色发展和教师的基本需求,细化评比举措,按照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要求,了解骨干后备力量的基本现状,提高教师的科研热忱,积极推广教科研成果。
5.制定“科教融合‘七个一’工程”
订好一份科研计划、开展一次科教融合活动、读好一本教育理论书籍、做好一次科研讲座、参与一个课题研究、带好一个学术团队、推荐或提炼一批研究成果。
四、月工作安排
九月份:
1. 教师暑假读书心得评比
2. 组织参加苏州市教育学会、江苏省教育学会论文评比
3. 课题主持人培训
4. 制定新学期教科研工作计划
5. 推荐《燃荻》稿件
6. 2个太仓市微型课题结题
7. 召开师徒结对期初会议
8. 组织《太仓教育》投稿
9. 省、市规划课题网上申报与指导
10.省学会、省陶研会论文申报
11.“教科研训一体化”基地学校申报
十月份:
1. 推荐《燃荻》稿件
2. 组织苏州市陶研会会员注册与论文申报
3.苏州市“十四五”规划课题和苏州市教育学会课题中期汇报
4. 结合教导处研讨课,进行课题研讨活动
5. 组织教育集团科研协作共同体活动
6. 开展职初青年教师教科研理论与实践培训
十一月份 :
1.推荐《燃荻》稿件
2.组织《太仓教育》投稿
3. 研修手册检查、课题网络检查
4. 邀请专家对学校的级课题进行专项指导
5. 开展“活力课堂”科教融合活动
6. 太仓市微型课题成果展示活动
7. 同类课题协作研究共同体成果展示活动
8. 教学设计和教育小故事上传
9. 青年教师读书交流论坛
十二月份:
1. 推荐《燃狄》稿件
2. 做好科研平台建设,迎检
3. “活力课堂”科教融合活动
4. 个人发展规划抽查
5. 学期论文统计
6. 召开师徒结对交流会议
7. 教育集体科研协作共同体活动
一月份:
1. 检查网上各类资料递交情况
2. 撰写教科研工作总结与下学期科研计划
3. 期末《研修手册》检查
4. 科教融合‘七个一’工程总结
5. 做好教师寒假读书活动筹备工作
6. 编写小牛角校报
7. 学校学期论文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