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教案

作者: 时间:2023-07-07 点击数:


教材分析:

《认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节课主要教学认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以及元、角、分之间的进率。这些内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有较丰富的生活经验,因此教材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这些知识经验系统化、数学化。

在设计本节课时,我尽量多地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和合作交流的机会,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认币、购物等活动中,在活动中得到充分展示,使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能力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具体的购物情境中,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合理使用和爱护人民币。学生经历认币、换币、付币、找币等活动过程,初步认识商品的价格,获得一些简单的购物活动经验,了解货币的意义,具有勤俭节约的意识,形成初步的金融素养。

教学目标:

1.认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了解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在取币、换币、付币等活动中加强体验,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激发探究的积极性和合作的主动性。

3.积极投入模拟购物活动,合理使用人民币,体会勤俭节约是一种美德能清晰表达和交流信息,形成初步的金融素养

教学重点:“用”人民币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教学难点:用人民币买东西,形成对货币多少的量感和初步的金融素养。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

1)组长从袋子里取出人民币

2)小组内介绍自己认识的人民币,说说你是怎么认识的。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我国古代货币的发展史,激发学生对学习人民币的兴趣。

谈话:这些都是古代的货币,也代表了古代的历史与文明,同学们知识我们现在的货币叫什么名字吗?

引出人民币。今天开始,我们就来认识人民币,先认识面值比较小的人民币。(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货币的发展史,让学生在历史文化的熏陶中,了解古代货币的历史与文明,激发认识人民币的需求。】

二、激活经验,认识人民币

活动一:自主交流,激活已有经验

2.认识人民币的单位

观察:这些都是人民币,要知道人民币的面值,首先要认识人民币的单位。你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什么?

预设1:学生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

指出:“元”“角”“分”就是人民币的单位。(板书: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

预设2:学生只说出元是人民币的单位。

引导学生先找“元”为单位的人民币,再观察其它人民币上有什么,依次认识角和分为单位的人民币。

【设计意图:学生课前在父母的帮助下辨认过人民币,通过在小组里介绍自己认识人民币的过程,交流识别各种面值人民币的方法,对人民币的面值、材质、纹样等各方面信息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聚焦“单位”进一步观察人民币,渗透“单位”意识。】

活动二:认识人民币的面值,总结提炼辨认方法

1.认识1元,初步体会方法

谈话:接下来我们就按单位一类一类地来认识人民币。先找以“元”作单位的人民币,学生找出来,说说你是怎么找到的?看一看、摸一摸,人民币上有什么信息?

学生上台交流,相互补充、完善。

1)认识纸币1元

预设:写着“1”,下面这两个字“壹圆”,读作1元。

兰花:高洁、典雅,是爱国和忠贞不渝的象征。

数字编号:记录纸币发行序列号。

制版年份。

纸币上还有毛主席像、国徽。

相机渗透:国徽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我们要爱护国徽,也要爱护印有国徽的人民币。我们怎样爱护人民币啊?(不在上面乱涂乱画,节约用钱等)

补充介绍:人民币上的“壹”就是汉字“一”的大写;人民币中的“圆”现在的写法是“元”。

2)认识硬币1元

预设:上面有“1元”两个字,还有汉语拼音“YI YUAN”。

国徽:第二套、第三套、第四套硬币有国徽,第二套人民币硬币首次采用国徽造型,体现了人民币是国家的法定货币。

追问:它和刚刚这张1元有什么不同点和相同点?(金属做的)

不同点:纸币、硬币。

相同点:都是1元。(虽然材质不同,但都表示1元,像这样,表示的钱数一样的我们称为面值是一样的。)

回顾:怎么认识1元的人民币?(引出从数字、单位认识人民币)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1元币上的数额、纹样、拼音等能反映其特征的细节,认识1元的人民币,在进行比较后总结提炼辨认的方法,让学生初步体会到“将数字和单位结合起来看是辨认人民币面值的基本方法”。】

2.方法迁移,认识其他人民币

1)认识角币

谈话:再看这些以“ 角”作单位的人民币,你认识它们吗?能用刚才认识1元的方法判断面值吗?(四人小组上台一次介绍,其他学生补充完善。)

5角的纸币:这两个字是“5角”,旁边角上有“5”字。(边指边说)

5角的硬币:金黄色的,上面有“5角”,还有拼音。(边指边说)

1角的纸币:棕色的,上面有“1”字。

1角的硬币:上面有“1角”,还有“YI JIAO”的拼音。

引出:少数民族人物图像,不仅是多民族国家的象征,也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大团结。

2)认识分币

这些都是以“分”作单位的人民币,它们分别是——5分、2分、1分。你知道吗?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现在已经很少看到以“分”作单位的人民币了,但在有些场合,比如银行结算利息时,还是会用到“分”。(结合丰富的图片介绍)

【设计意图:借助认识1元人民币的经验自主介绍角币、分币,从单位及数字的角度认识人民币,并从面值、纹样、材质等多个侧面展开交流,使认识进一步精细化,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使用人民币。】

活动三:人民币单位之间的关系

1.操作体验,认识“1元=10角”。

1)感受1元

下面哪些物品的价格大约是1元?(选一选,出示物品价格)

1支铅笔、1把直尺、1本数学本大约1元。你对1元有什么感受?

山区学生回了节约1元车费,早起2小时走到学校,引出:1元很珍贵。

2)购物体验

课件出示情境,练习本的价格是1元,怎样付1元?

活动要求:组员有序从置物篮里拿出1元钱,并交流这样拿的原因。(时间:2分钟)

全班交流:展示不同的拿钱方法,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交流并说清“10角就是1元,1元就是10角”。

小结:虽然几种付法各不相同,但都是付了10角。10角就是1元,1元就是10角。

板书:1元=10角。

【设计意图:创设较开放的“付1元钱买练习本”情境,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自主提炼出进率,并在交流不同的付钱方法中,进一步体会不同面值人民币可以等值互换的思想。】

2.知识迁移,认识“1角=10分”。

提问:我们已经知道“1元=10角”,那你知道“1角=(  )分”吗?

类比推理:10个1分就是10分,10分就是1角,所以1角=10分。(板书:1角=10分)

3.勾连元角分和小棒图、计数器之间的关系。

勾连:10枚1分是1角,10枚1角是1元,想到什么知识?(10个一是1个十,10个十是1个百。)

引导:10在我们数学中真是我们的好朋友呀!在之前的学习中小棒满十根捆成一捆,计数器中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十位满十向百位进一。在人民币中也遇到了这个好朋友。

【设计意图: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自主提炼出元、角之间的关系,并启发学生根据元与角之间的进率进行类推,得出“1角=10分”。人民币单位间的十进关系和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是相同的,勾联元角分和小棒图、计数器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学生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形成知识体系。】

三、巩固练习,实际应用

谈话:认识了人民币,知道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我们就可以进商店买东西了。小红、小明和小亮从存钱罐里拿出了一些钱。

1.数一数,算一算

1)小红、小明和小亮分别带了多少钱?

小红:1元+1元

小明:1元+5角+1角+1角+1角

小亮:5角+5角+1角

2)全班交流

小红:1元和1元的单位都是“元”,单位相同的可以直接把数相加,1元+1元=2元。

小明:5角+1角+1角+1角=8角,1元+5角+1角+1角+1角=1元8角。

小亮:5角+5角=10角,10角=1元。5角+5角+1角=1元1角。

小结:通过计算我们发现,只有相同单位的人民币才能相加减。

2.看一看,读一读

谈话:小红、小明和小亮来到了超市文具区,你能看懂标价吗?

小结:人民币的单位为元,角和分是人民币的辅币单位。

3.想一想,试一试

1)他们都想买标价为1.2元的铅笔,够买吗?他们应该如何付钱?

小明:一枚1元和两枚1角。

小亮:不够付。

小红:付2元,找8角。

明确:遇到多付钱的情况,就要把多付的钱找回来。

小结:付钱的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可以根据自己身边的人民币,灵活地选择付法。

2)拓展:老师也想买这支铅笔,但忘记带钱包,只带了手机,老师应该怎么办呢?(电子支付:1.2元)

适时提炼:我国的电子支付在全球领先,随着我国信息科技的发展,电子支付已经渗透到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我们外出已经不需要随身携带人民币,电子支付可以解决我们所有的日常支付情况,出门只需要带一个手机,所有问题都解决了。

【设计意图:练习环节融合购物情境大致分三个层次,帮助学生在“用数学”的过程中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积累购物经验,发展数学思考。首先是数钱,重点帮助学生巩固对人民币的认识,在计算中感悟只有相同单位的人民币才能相加减,加深对人民币单位以及相邻单位之间进率的认识。其次是看懂标价,丰富学生对人民币呈现形式的理解。第三是模拟购物,在对比中理解如何付钱、多付钱如何找钱、电子支付等付钱方式,引导学生在购物情境中通过对不同付钱方法的思考与交流,感受人民币的应用价值,发展推理能力。】

四、课堂总结,课后延伸

1.总结:我们今天认识了人民币,你知道了什么?

2.拓展:出示2张1元的纸币(第四套、第五套),对比中引出人民币的变迁史。(视频)

五套人民币,经典画面昭示不同的时代精神。

3.延伸:1元、5角和1角的纸币在流通中损耗率高,小面额货币硬币化已经在多地试点,同时硬币便于自动化处理,纸币慢慢退出现金流通市场。

【设计意图:最后观看微视频《人民币的变迁史》,让学生感受到原来看似简单的钱币后面却藏着如此多的信息,激发学生进一步研究人民币中的秘密。】


太仓市科教新城实验小学  地址:太仓市科教新城子冈路22号 电话:0512-53839910  邮编:21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