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
太仓市科教新城实验小学 五(4)班 黄展逸爸爸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什么是心肺复苏CPR?
(2) 谁需要进行心肺复苏?
(3) 发生气道梗阻后怎么办?
(4) 什么时候需要心肺复苏?
(5) 心肺复苏需要做多久?
2. 过程与方法
(1) 无呼吸 无意识 无心跳的黄金四分钟
(2) 人工呼吸
(3) 胸外按压的动作要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学会心脏骤停的病情判断,学会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操作方法。
加强学生对生命的敬畏,培养对“时间就是生命”的急救意识。
教学准备:收集心肺复苏相关图片、漫画,整理病案。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一男子在医院突然心脏骤停,经医护人员抢救得
活。
有数据表明,当人们遭遇上述意外情况,一旦发生心跳骤停、呼
吸停止时
在4分钟以内进行心肺复苏,存活率达到 43%~53%
在8分钟以内进行心肺复苏,存活率达到 10%
在10分钟以后进行心肺复苏,存活率达到 0%
抢救生命的黄金时间: 4分钟
教师讲解:在一般情况下,心跳停止4分钟之内,即脑组织缺氧4
分钟之内,可以恢复其原有功能,心跳停止超过4分钟,易造成脑组
织永久性(不可逆)损害,甚至导致死亡。因此,人们把意外发生后
的4~6分钟称为“抢救生命的黄金时间”。
(二)、心脏骤停的判断
1、轻拍呼叫:初步判断伤者的意识是否清醒,以便决定是否对其
实施心肺复苏
2、摆正体位脸朝上(松开伤员领口,解开衣裳纽扣、领带、腰带,
保证呼吸畅通)
3、一看(伤员眼球是否转动,胸部和上腹部有否呼吸起伏)
二听(伤员口鼻有无出气声,施救者头向左面向右偏,耳朵向下)
三感觉(判断伤员有无自主呼吸和意识,主要观察其胸部的起伏)
4.右手食指中指轻轻搭在伤员的颈动脉上,判断有无心跳(脉搏)
(三)、心肺复苏的方法和操作
1、胸外心脏按压
右手两指放在肋骨交接(凹陷)处
左手掌根与其平行,右手交叉叠放在左手手掌上(强调:左手掌
根放好后不要移动)
双臂绷直、与地面垂直,双手按压,上身略向前倾(借上身的体
重进行按压)
按压深度:至少4~5厘米(“寸到寸半最合适”)
按压频率:不少于100次/分钟,
2、人工呼吸
仰头举颏(下巴),清除口中异物,是为了保证呼吸道畅通,
(包括老人口中的假牙)
右手推颏,使颏与地面形成90°角,左手捏住鼻孔,用嘴对嘴吹气,
做人工呼吸2次
强调:姿势正确,不要掐住伤员的喉咙,加重伤员伤情,捏鼻吹
气时大嘴包小嘴,不吹气时手松开
3、胸外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例为30:2
(三)、学生操作练习
学生在课桌上徒手练习胸外心脏按压,模仿人工呼吸动作。
以组为单位练习,其他组学生点评,最后老师点评。
七、老师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多数学生知道了在家里或公共场所遇到各
种意外发生有人员出现心跳呼吸骤停,除拨打“120”急救电话等待专
业人员救援以外,要抓紧时间对伤员进行心肺复苏,与时间赛跑,挽
救生命。
说明:
1、煤气中毒、溺水、车祸、触电等需要心肺复苏
2、脑血管意外中风、心肌梗塞、气胸不需要心肺复苏(保持原状)
3、如果伤者是儿童,进行单手按压。
4、如果伤者是是婴儿,则用两指按压。
5、终止心肺复苏的条件:
伤者已恢复自主的呼吸和脉搏;
有医务人员到现场;
心肺复苏持续1小时后,伤者瞳孔散大固定,呼吸和心跳不恢复,
表示脑及心脏死亡。
六、课后思考:请同学们课后通过上网和报刊查阅最近国内外发
生的一起重大意外伤亡事故,假设你当时就在事故现场,你会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