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2)班家长微课程2

作者: 时间:2023-08-04 点击数:

细菌作画——科学也可以很艺术

太仓市科教新城实验小学五(2)班  许葭伊家长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了解细菌的发现过程,知道有益菌及其用途。

②了解细菌的形态类型、基本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特点。

学习交叉性学科用科学方法初探生命,开展艺术创作。

2、能力目标:

①通过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特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实验,理解细菌作画的原理,对色彩、平面和数列概念有初步认识。

③让学生手指作画,合作完成指纹图谱,培养学生的卫生意识、科研思维,激发想象力和美学建构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①认同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

②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关心科学发展、有意愿参与科学研究的情感。

③重视搞好个人卫生,勤洗手,正确洗手。

重点和难点
1、细菌形态结构的特点。
2、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

3、细菌作画原理。
课前准备
教师:收集有关细菌发现过程、细菌形态、结构和生殖、细菌作画等有关的图片、视频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讨论法、实验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


2分钟

利用课程题目和《细菌世界历险记》 引入课题。

积极思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细菌作画视频播放

4分钟

播放细菌作画介绍视频

认真观看。

通过视频对细菌作画产生兴趣,有初步的认识。

三、细菌的发现

8分钟

1、通过列文虎克的故事展开。

2、引导学生讨论与交流:从这个故事中,你对科学的发现有什么新的认识?


1、通过教师引导及自己思考、讨论,了解到细菌并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同时,认识到有益菌的存在。


使学生初步了解细菌的发现,让学生认识到发酵工程等学科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关心科学的态度。

四、细菌的形态

4分钟

1、用比喻的方法介绍细菌的大小,再通过展示在电子显微镜下拍到的大头针尖上的细菌,进一步说明细菌的微小。2、展出许多细菌不同的形态图,让学生区别分类。


经过观察思考后认识到:(1)细菌的个体十分微小,只有用高倍的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它的形态结构。

2)细菌的基本形态:球状、杆状和螺旋状。

1、通过形象的比喻和图片,使学生对抽象的、微观的知识有个较直观的认识。

2、培养学生分析图形、总结归纳的能力。

3、进一步了解细菌的形态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五、细菌的结构

6分钟

1、展示细菌的结构示意图与动植物细胞结构图,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


比较细菌细胞与动植物细胞的结构,总结出细菌的主要特征。

强化图文分析的能力,培养学生比较、归纳和逻辑推理能力。

六、细菌的生殖

5分钟

1、展示细菌细胞图,引导学生找出生殖细胞,总结出细菌的生殖方式。

2、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进行简单运算,说明细菌的繁殖速度极快,提醒学生要搞好个人卫生。

3、通过生活中的例子,介绍芽孢的特性。

1、观察讨论,认识细菌的分裂生殖。

2、通过简单运算,认识到细菌繁殖力非常的强,引起对个人卫生的重视。

3、了解芽孢的特性。

利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细菌作画实验

10分钟

1、同学分组,共同完成指纹图谱实验。

1、每人完成手指拓印,并标记学号,37℃培养。2、2天后,每天观察记录变化结果。

1、培养学生间团队合作意识

2、实验观察记录习惯的养成。

八、总结

1分钟

简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提供查阅相关资料的途径(网址)。

认真听老师总结

课堂的延伸



太仓市科教新城实验小学  地址:太仓市科教新城子冈路22号 电话:0512-53839910  邮编:21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