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理论学习与回顾 1.研究现状综述 日渐蓬勃:自2016年“人工智能”走入大众视野,学界对创客教育与人工智能结合发展的重视程度逐年提高。 初等学段关注提升:研究从最初集中高等、中等院校的纯理论研究,逐渐开始着眼小学创客教育,但案例教学还是相对较少,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充分。 2.理论学习 (1)《人工智能课程教学改革探讨》肖春景,张敏,中国民航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2)《基于项目的小学人工智能课程设计实施研究》任辉,硕士,高级教师,北京大学附属小学 二、课堂观察量表分工、课例研究 1.展示课堂观察量表,就观察维度进行分工
2.马青老师执教《人脸识别》 【活动一】联结生活,知道什么是人脸识别 【活动二】实验验证,理解人脸识别的流程 【活动三】流程图示,探究人脸识别的算法 【活动四】创编思辨,人脸识别技术融于生活 三、中期汇报 【研究背景与概念界定】 (一)研究背景 1.国家科技发展与创新人才需求的紧迫性 2.人工智能与现代教育整合需求的现实性 3.创客教育与人工智能培养目标的契合性 (二)概念界定 人工智能:指基于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和机器学习等技术,模拟和扩展人的智能识别、理解、学习和决策能力的技术领域。 人工智能+:将“人工智能”作为当前行业科技化发展的核心特征并提取出来,与工业、商业、金融业等行业的全面融合,即为“人工智能+行业”,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人工智能与传统行业、新型行业进行深度融合。 创客教育:是一种强调学生主动探究和实践的教育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实际的项目和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题着重指向针对小学阶段学生设计和开设的创客教育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为目标,通过结合人工智能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引导学生进行创客活动和项目实践。 教学应用:指将创客课程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应用到教学实践中的过程,包括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设计、教学方法和策略的运用,以及教师对学生在创客课程中的指导和评价。 人工智能+背景下的创客课程:依托人工智能实验室,在创客教育中引入人工智能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设计和开发适合小学阶段学生的创客活动和项目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和技术运用能力。这样的创客课程可能包括人工智能的基础概念、机器学习和数据分析的基础知识,以及通过机器学习库或平台进行实践项目开发等内容。旨在通过学生参与创造性的实践活动,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培养学生在人工智能背景下应对现实问题的能力。 【研究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 1.研究创客课程在“人工智能+”背景下的开发原则 2.探索小学创客课程中人工智能知识的整合与应用 3.验证创客课程对学生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培养的效果 4.提供教师培训和支持以提高工智能技术应用水准 (二)研究内容 1."人工智能+”背景下创客课程与教学应用的基础研究 2."人工智能+”背景下小学创客课程开发与设计的研究 3."人工智能+”背景下创客教育教学应用和实证的研究 4."人工智能+”背景下教师培训和支持方案的研究 【研究进展情况】 1.创设环境,提供实践和创新的平台 2.理论探索,主题阅读增强研究实力 3.骨干引路,尝试人工智能创客课程 4.课程规划,明确小学创客课程方向 【研究阶段成果】 (一)获评首批苏州市人工智能教育实验学校 (二)初步构建小学人工智能创客课程体系 (三)设计实施项目化的小学人工智能课程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二)改进措施: 【下一步研究计划】 1.继续完善“人工智能+”小学创客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2.进一步研究小学创客课程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3.继续探索建设完善的评价体系,评估学生在创客课程中的信息素养提升。 4.继续在实际教学中应用小学创客课程,收集案例和实践经验,了解课程的有效性和影响。 5.多元推进打造学校科创特色,自建校以来,我校一贯秉承“科技点燃智慧,教育成就梦想”的办学理念,打造“科创”名片,着力建构创客教育特色。 四、专家点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