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数学史”特色作业设计
数学史就像一部无字天书,为我们提供了关于人类智慧之谜最重要和最有趣的线索。阅读数学史,增长数学知识。 一年级:“数学史”阅读卡 一年级的小牛人们以“数学史阅读”为主题制作一份份精美的数学小报,记录自己的数学史研究历程。 二年级:神奇七巧板 七巧板又称七巧图、智慧板,是古代民间流传的智力玩具。二年级的孩子们自主搜索七巧板的来历,试着用七巧板拼出美丽的图形,编成一个个有趣的小故事,展现他们的创意和想象! 三年级:走进“千克和克” 千克和克是生活中常用的质量单位。三年级的小朋友寻找生活中的“千克”和“克”,称一称自己的体重、了解常见物品的质量、思考千克与克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看,他们把自己的收获制作成了一张张趣味的数学小报。 四年级:我是小小作家 只要你有善于发现的眼睛,数学就会无处不在。四年级的孩子们留心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思考一道难题的多种解题思路,使用数学知识优化生活方式……他们将自己的经历和发现记录下来,形成了一篇篇数学小论文,散发着满满的数学味。 五年级:数学小讲师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为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将知识内化为能力,通过“实践、体验、尝试、创造”,感悟学习生活的乐趣,五年级的同学们开展“数学小讲师”活动,带领大家走进数学的世界! 六年级:小小说题家 学生的数学学习可以有多元的方式,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自学阅读等。为促进数学学习更加生动、鲜活和充实,展现学生思维过程,增强举一反三的能力,六年级的学生开展“小小说题家”比赛,一起来欣赏各位小老师的风采吧! 二、如何设计“课堂观察量表”? 1.从观察课的目标、重难点入手 课堂观察的起点和归宿都是指向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观察者必须重点观察学科课程目标的达成水平,立足“三个视点”—双基目标、过程目标、情感目标,“两条视线”——学生参与状态,教师调控策略。例如在课堂教学常规中的观察量表可以就以下几个观察点进行量表的设计:①基于分析教学环节时间分配、教师提问的观察;②基于分析课堂书面练习层次、时间与题数的观察;③基于分析学生参与回答问题分面的观察;④基于分析学生个案的观察(定点观察);⑤基于小组合作学习的观察等。从中可以很明显地从量表中感受到量表的开发都是以学科课程目标的达成水平而设定的。 2.从观察对象(内容)的要素入手 不同的观察对象或内容就从不同的要素进行量表的开发。想观察“情境创设的效度”应该采用定性观察量表。想观察“学生活动创设与开展有效性”,若想从学生参与活动的人数和态度来判断,那么在界定不同态度表现行为的基础上,采用定量的观察量表较为合适。 3.从观察课的具体情境设计入手 根据观察课的具体情境设计选用与调整观察量表。情境的设计带动一节课的优劣,课堂观察更要根据情境设计的改变而调整与选用合理可行的观察量表。 三、研讨数学史阅读教学观察量表 鉴于对课题和主题的再认识与梳理,以及相关理论的学习,本次课堂观察量表从板书设计、课堂提问、教学环节及内容时间分配、教学方式、学生学习表现、资源及媒体的利用、以学定教等方面实施观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