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讲座: 吴敏敏校长介绍了课题的由来到发展。她从核心素养、《新课标》、“高阶思维”等界定我们所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依托两个省级课题,已经做了几件事:1.架构了了遵循思维发展规律的教学流程。2.突出了结构化的教学理念。3.搭建了适合的学习支架。4.运用可视化的表达方式。5.结构化的观课笔记。接下来我们会有新的研究方向。《搭建思维空间》小学语文思维能力培养的十年探索。1.理论支撑。2.理性思考。3.理性建构。3.理性实践。 二、理论学习 三位青年教师进行理论讲座。李抒韦老师作《思维空间的定义》讲座。她从概念界定和如何界定概念两方面来介绍。小学语文思维空间不仅包括学生的课堂思考时间和发散思考空间,还包括以深度学习为目标的主动学习空间。结合学校的“五园一舍”的生活化学习空间和虚拟性的智慧课堂网络学习空间都是符合思维空间发展的。 葛语霏老师作《理论学习与分享》从发生认识论、信息加工理论、思维信息论三个理论和大家分享。皮亚杰的三方面认知:理论基础、影响认知发展的因素、发展阶段论。为此,我们的教育需要构建积极主动的学习环境、情景难度恰好合适、根据不同认知发展水平开展教学。信息加工理论分为四个阶段,由短时记忆到长时记忆的过程就是信息加工的过程。思维信息论,是思维学和信息学的交叉。根据思维受到信息的影响,如何去解释信息,需要教师去引导。最后葛老师介绍了“共现网络”。关注思维科学、过程、创造性思维。韩专家指出:我们应该从信息的视角去理解思维。教师可以提供新的信息,让学生的思维展开。在思维空间中,问题是一、信息是二。思维空间要考虑年龄属性。 周魏非老师作《思维方法的基本类型及其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讲座。思维类型主要包括:直觉思维、逻辑思维、创造思维。直觉思维是语言表达的开始,形象思维是解决问题的方法,逻辑思维是抽象思维,辩证思维以发展的视角去看待问题,创造思维是用独特的方法解决思维过程。周老师用部编版的课例来总结了一些思维类型培养方法的策略。总结概括,提升语感发展直觉思维。利用图画,再造想象培养形象思维。深层疑问,搭建框架培养逻辑思维。聚焦疑问,辩证思考培养辩证思维。突破常规,合理拓展培养创新思维。 在三位青年老师进行理论分享的同时,韩建光主任和学校语文老师进行了理论的梳理,并形成了一些体系,如下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