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课题研究记录表(五)

作者: 时间:2024-01-05 点击数:

课题题目

促进思维发展的小学语文学习活动结构化设计研究

课题类别

江苏省规划课题

立项编号

D/2021/02/221

出席对象

课题核心组成员

地点

太仓市科教新城实验小学

时间

202414

研究主题

“思辨性阅读任务群教学样例”

所要解决问题

 

1. 导师执教“思辨性阅读任务群教学样例”示范课《西门豹治邺》

2. 名师工作室成员进行“思辨性阅读任务群教学样例”理论分享和案例分享。

3专家作《《让课堂成为培养学生思维的主阵地》的专题讲座,指导教师在课堂重如何更好地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3. 通过课例和学员分享、专家讲座,梳理出“思辨性阅读任务群教学”理性认识。

 

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课例研究

 

为进一步推动课题地深入及科实小老师们地科研水平。202414日,太仓市科教新城实验小学进行2014年一月课题研修活动。本次活动主题为“‘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教学研讨活动”,  老师们一同观摩了名师课堂,聆听了主题分享及专家讲座。

一、课堂观摩

太仓市科教新城实验小学吴敏敏校长执教四年级上册《西门豹治邺》一课。这节课中,我们看到了结构化地教学设计,将思辨与复述的巧妙融合,在思辨的过程中,通过讨论、质疑等学习活动,在一个真实情境中,运用支架引导学生完成“简要复述”这一挑战性任务,实现思维能力提升。

二、主题分享

课堂展示之后,吴敏敏校长为大家讲解了“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然后从目标定位、内容梳理、活动组织、评价设计四个方面,为我们解读四上第八单元《西门豹治邺》一课的教学思路。接着,六位老师围绕“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作主题分享。

太仓市科教新城实验小学王孙洁老师以五上第八单元为例,解读了思辨性阅读任务群的目标定位。在单元统整视域下,设计五个单元学校任务群,有梯度地推进语文要素的落实,为后续单元整体教学打下扎实基础。太仓市沙溪第二小学陈子麦老师与老师们探讨了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的教学的价值与教学策略,即“搭建支架” “深入文本” “叙述细节” “提出质疑” “描写方法” “联想创作”。太仓市新塘小学顾妍怡老师围绕“思辨性对话的课堂实施策略”,结合课例,聚焦单元主题,统整教学内容,创设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思辨性对话,提升思维能力。太仓市朱棣文小学杨丽君老师以“始于课堂思辨,成于课堂发展”为主题进行分享,她指出要引导学生立足文本辨析,立足生活质疑。太仓市高新区第四小学吕倩老师提出教学中“设计大问题,开放四维空间”,让教学空间化,让思维立体化。太仓市实验小学李华老师以《走进晚年的鲁迅》一课为例,指出“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学任务是培养学生思辨意识、判断能力、理性表达素养。

三、专家讲座

江苏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韩建光老师作《让课堂成为培养学生思维的主阵地》的专题讲座。

首先,韩老师指出课前预设阶段要抓住思维本质的冲突,引发前概念冲突是关键,要从从思维定势、思维空白、思维工具、思维原料、思维灵感引发冲突。其次,在课中阶段,要让学生的思维要在活动中展开,在解决问题中训练思维。韩老师提出了6个方法。最后,韩老师指出课后要依托作业的设计,延续课堂思维。

本次活动的课堂展示、主题分享、专家们的真知灼见,使与会老师醍醐灌顶。“思辨求远,向新而行”,相信我们只要不断思考,不断探索必将能在追求思辨性语文课堂的过程中,欣赏到更美丽的教学风景,享受到更有意义的教学幸福。

 

 

附:西门豹治邺》教案  

《思辨性阅读任务群》理性认识

物化成果

西门豹治邺》教案

《思辨性阅读任务群》理性认识

 

26  西门豹治邺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知道课文主要讲了西门豹治邺过程中“调查民情-惩治恶人-兴修水利”三件事情。

2.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运用“串联主要标题、提炼对话内容、借助思维导图”三种方法简要复述课文。

3.通过人物言行的分析体会人物智慧,感悟西门豹有勇有谋、料事如神、以退为进、为民除害的人物品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学习“串联主要标题

1.同学们,我们已经进入本学期最后一个单元-第8单元的学习。谁再来读读这个单元的单元导语:时光如川浪淘沙,青史留名多俊杰。(一起读)

2.这个单元,要求我们主要达成以下两个语文能力:(指名

了解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

写一件事,能写出自己的感受。

3.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如何简要复述课文(贴板书:简要复述齐读课题。

4.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课文主要讲了西门豹治理邺县过程中发生的哪三件事情?谁能完成课文内容填空?

5.学生回答:(调查民情)→(惩治恶人)→(兴修水利)

6.谁来借助这些标题,用上表示时间先后的词语,简单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句式:西门豹来到邺,先……然后……最后……。

(西门豹来到邺县,先调查民情,然后惩治恶人,最后兴修水利。

7.教师总结

贴:串联主要标题

 

二、调查民情,学习提炼对话内容

1.下面,让我们首先进入“调查民情”这个板块的学习。出示课文第1节。

2.指名一个学生朗读第1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他看到了什么?(田地荒芜 人烟稀少)

3.他是如何展开调查的,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1-9自然段:西门豹问了哪几个问题?用横线画出来。

4.组织交流:4个问题

5.师生合作朗读:师问,生答,配合朗读课文1-9自然段。

6.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西门豹是一个非常聪明、有谋略的人。板书:智慧。看看“调查民情”这一板块,你觉得他的聪明体现在哪些地方?

7.组织交流:

8.通过这4个问题,西门豹分别了解了什么?(出示:原因、主谋、被害、结果)

9.谁能借助对话,提取要点,简要复述“调查民情”这一部分,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10.教师总结

贴:提炼对话内容

 

三、惩治恶人,学习借助思维导图

1.西门豹的智慧不止于此,在第二部分“惩治恶人”中他的谋略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请同桌间合作完成学习任务:

1)读:课文10-14自然段

2)找:描写西门豹“言行”的句子

3)说:合作完成鱼骨图,上面说“言”、下面说“行”

2.学生提取课文内容,填空“鱼骨图”

3.谁能借助鱼骨图来说说“惩治恶人”这个部分,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4.这个段落用什么方法复述课文?

贴:借助思维导图

5.这是课文的主要部分,西门豹的谋略也在这一部分体现得淋漓尽致。让我们一个回合,一个回合来看看,在他与巫婆、官绅头子、官绅们的斗智斗勇中,如何展现他非凡的智慧?

 

四、兴修水利

1.课文除了用比较具体的语言写了西门豹调查民情、惩治恶人这两个部分,也用很简单的笔墨写了第三板块:兴修水利。

2.指名朗读第16节

3.思考:兴修水利和西门豹破除迷信有没有关系?

4.教师总结

 

、课文总结

1.与其说“西门豹治邺,更应该说他在”什么

2.中国古代有三十六,计计巧妙,计高明!看看西门豹的办法用到了哪一条计谋?

 

六、拓展延伸

1.这么有趣充满智慧的历史故事来自《史记-滑稽列传》。是司马迁为一群小人物立的传,“滑稽”在古汉语的意思不同于现在,指“能言善辩、思维敏捷、言词流畅之人”。 他们的语言充满机趣,处处绽放出思想的火花。同时他们三言两语就可以将一些棘手的问题解决

2.拓展另外一个智慧人的故事《优孟谏葬马》,的智慧体现在哪些地方?

 

、总结课文,布置作业

1.同学们,我们这个单元的主题是“时光如川浪淘沙,青史留名多俊杰。”课文中的西门豹是留名青史的俊杰,拓展故事中的优孟也是俊杰。还有谁呢?他们又有怎样的名人轶事呢?请大家从课外阅读中去继续探寻。

2.课后作业:

必做:借助课上讲的3种方法,简要复述课文。(结合语文园地方法

选做:根据课后“阅读链接”中的剧本,试着和小伙伴演一演这个故事。

 

板书设计

26  西门豹     智慧

调查民情         兴修水利

惩治恶人

简要复述

串联主要标题

提炼对话内容

借助思维导图

 

思辨性阅读教学任务群的理性认识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从目标定位、内容梳理、活动组织、评价设计四个方面进行认识。                  

一、“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对接“思维能力”这一语文核心素养内涵,突出了“思辨”特性,指向“理性思维主导下的阅读与表达”,培养有见识的阅读者与负责任的表达者。人的思维发展一般要经历三个阶段:一是以感知为基础的直觉思维,二是以表象为中介的形象思维,三是以概念为核心的抽象思维,即逻辑思维。建立在直觉形象思维基础上的思维方式为感性思维,建立在抽象逻辑思维基础上的思维方式为理性思维。“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课程内容直接指向思维本身,尤其是将“思辨”为特性的理性思维作为内容主题,是语文课程设计上的历史性突破。

二、“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的目标定位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的关键词是“思辨”,注重理性的逻辑思维与辩证思维,指向语文核心素养内涵中的“思维能力”,对接语文课程总目标第7条的“逻辑思维”。“逻辑思维”这个目标,是从方法、能力、习惯、精神四个方面设计的:一是思维方法,包括比较、分析、概括、推想等;二是思辨能力,辩证地思考及有理有据、负责任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三是思考习惯,乐于探索、勤于思考等;四是理性精神,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态度等。“逻辑思维”课程目标是“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的上位目标与内容取向,也是定位本任务群学习目标的目标参照。

三、学段目标的衔接与递进

合理的目标设定要遵循学段特点。“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在学段目标的设定上既体现递进性,又注重衔接性。我们可以从阅读与表达两个方面来考查逻辑思维在学段目标上的层次感。

关于思辨性阅读,围绕“事物、事实与观点”的辨别,第一学段重在“观察相似事物的异同点”,旨在多看多问中磨炼观察力和辨别力;第二学段重在“知道事实与观点的不同”,旨在通过多个例子积累理性思辨的经验与方法;第三学段重在“分析证据和观点之间的联系”,旨在辨别与把握总分、并列及因果等逻辑关系,发展逻辑思维。

关于思辨性表达,围绕“看法、观点”的表达,第一学段提出了“自由表达、充分表达”,旨在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学生敢说话、说真话;第二学段提出了“有证据地表达观点”,旨在学习积累有理有据、负责任地表达的方法与经验;第三学段提出了“有条理地表达观点、鼓励评价文本”,旨在锤炼学生的理性表达能力,发展批判性思维。

四、“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的活动组织

学习任务是通过若干个学习活动来完成的。学习活动的设计与组织,要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出发,根据学习任务选择适宜的活动形式与组织方式,整合学习资源、学习策略与学习工具等要素,让学生充分经历“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实践过程,在任务实现中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整体提升。

活动要求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应设计阅读、讨论、探究、演讲、写作等多种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学习发现、思考、探究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可以归纳为三类学习活动:一是阅读活动;二是探究活动;三是表达活动,包括讨论、演讲、写作等。作为“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三类活动的设计和组织应突出三个要求。

工具撬动

常用的思辨性学习工具有三类。一是各类表格,将观点、事例、现象以及问题、推测、发现等分类填写,以梳理出其中的关系与变化;二是思维导图,将文本结构、事物异同、思考路径等,用不同形态的思维导图呈现出来;三是学习任务单,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具体的学习任务,作为学习活动的凭借,也可以作为学习结果的记录单,呈现可以评价的书面作品。

五、“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的评价设计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的评价设计,应围绕“思维能力”内涵发展的目标要求,紧扣任务群的学习主题与内容要点,对照学业质量标准,聚焦思维方法、思辨能力、思考习惯与理性精神等学习目标,制定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具体内容与实施要求。

 

 

 

 

 

签到表

太仓市科教新城实验小学  地址:太仓市科教新城子冈路22号 电话:0512-53839910  邮编:21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