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课 一、导入新课,提取画面 设计意图:导入环节重在整体感知,温故组诗所描绘的三个画面,培养学生梳理框架的结构化思维。 二、文学阅读,品读诗歌 (一)学习第一首《溪边》。 诗中写了哪些景物?(垂柳、山溪、人影、钓竿、蜻蜓、草地、鱼儿) 这里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把山溪比作镜子、绿玉带)写出了什么?(写出了山溪的平静、绿→图)→指读→齐读。 学法总结:刚才我们用“①读诗歌②圈景物③悟写法④想画面”的方法学习了《溪边》。 (二)《林中》 1.下面我们也用这种方法来自主阅读《林中》:找一找诗中写了哪些景物?用○圈出来;想一想作者是怎么描写的?你从中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三)江上 1.小组合作学习《江上》:①自由朗读;②用○圈出描写孩子们戏水的动词;③想:作者用什么方法写的?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板书:戏水】 设计意图:此环节重在品读诗歌,聚焦内容理解诗歌,以主问题链(有思维的台阶性)为引领,由扶到半扶到放(也有思维的台阶性),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自由想象;紧扣语文要素“怎样理解难懂的句子”,梳理出几种方法。 三、文学阅读,鉴赏诗歌 设计意图:在品读课文的基础上进一步鉴赏诗歌,审视诗歌的写作特点与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培养学生深层阅读的高阶思维。 四、创意表达,练笔写话 设计意图:由文学阅读走向创意写话,把习得的知识迁移运用,用到新的情境中,模仿课文创作小诗,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五、总结全文,拓展阅读 设计意图:此环节重在拓展阅读,激发学生热爱诗歌、阅读诗歌的欲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