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第二学期课题研究记录表(三)

作者: 时间:2023-04-29 点击数:

课题研究记录表

课题题目

促进思维发展的小学语文学习活动结构化设计研究

课题类别

江苏省规划课题

立项编号

D/2021/02/221

出席对象

课题核心组成员

地点

科实小

时间

2023418

研究主题

古诗题材思维培养侧重点,学习活动设计的结构化呈现

所要解决问题

学生思维培养的学习任务群设计的研究;以《墨梅》课例研究,形成中年段古诗教学思维发展的思考

研究方法

专题学习和课题课研讨







理论学习《高阶思维培养导向下的语文学习任务群教学研究》

学习要点:

“语文学习任务群”以学生为中心的开放性、整合性、实践性特点,使其在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上具有促进作用。 在语文教学之中,如何更好地开展学习任务群教学,通过语文学习实践活动

将高阶思维培养和语文教学结合起来,在落实低阶思维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

促进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提升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即从识记、理解、整体感

知、提取信息的低阶思维能力向形成解释、评价鉴赏、探究推理、联想想象的高

阶思维能力发展,就成为了我国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问题。

杜威把思维的过程看作是一种事件的程序链,他认为思维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一些“难题和疑问”或者“困惑、混淆或怀疑”所引发的。学习者已有的信息不会直接给予既定的解决方案,而是给人启示。正是“解决问题的需要”才维持和引导着批判性思维的整个发展过程。

学习任务群的价值

(一)能够调整语文课程结构与课程内容

(二)能够协调学习成绩与学科核心素养的关系

(三)能帮助学生培养高阶思维能力

学习方法

(一)任务型教学法

(二)项目学习法

(三)学习任务单

课题研究课

思维挑战

1.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一句“家中梅”,我问你读,请问这是谁家的梅花?

2.师:当你读到“我家洗砚池边树”的时候,你心中是什么感觉?

3.师:我继续提问,我的问题不一样了,你们注意听,想想当我这样问的时候该怎么读,请问我家的梅花在哪里?

思维进阶

主问题:什么王冕家的梅花种在洗砚池边?这个“洗砚池”不是一个简单的地名,这是一个与王羲之有关的典故。

分问题1:他为什么不种在花圃里,他为什么不种在庭院里,他为什么偏要种在洗砚池边?

1. 同学举手示意读懂了什么。王冕姓什么?王羲之姓什么?

2. 王羲之家的洗砚池水都被染黑了,说明王羲之练习书法非常刻苦,王冕把自己的梅花种在洗砚池边,表明他要像谁学习?

3. 这学画是很苦的,画着画着就腰酸了,画着画着就背疼了,画着画着就手麻了,这个时候王冕家的那口洗砚池仿佛对王冕说什么呢?

4. 王冕听到了,王冕也听懂了,他没有怕苦,继续练画,但是练画毕竟是单调的,枯燥的。画画哪有玩游戏好玩啊,你们一定不会忘记,儿童散学归来早,(生接);一定不会忘记,蓬头稚子学垂纶,(生接);一定不会忘记,儿童急走追黄蝶。追黄蝶多好玩啊,王冕真想出去玩啊,就在这个时候他的那口洗砚池又说话了:“王冕啊王冕——”。

5. 王冕听到了,王冕也听进去了。他画画很勤奋,很刻苦,但小有名气后他又有点儿得意,这个时候王冕家的洗砚池又开口说话了:“王冕啊王冕——”

6. 孩子们,王冕把自己的梅花种在洗砚池背后竟有这样的玄机,我们再来读一读这“家中梅”,感受洗砚池对王冕的提醒和鼓励。

分问题2王冕用的是什么颜色?为什么?

1.你看到的梅花是什么颜色?

2.王冕是画家,是画梅高手,他怎么可能不会用颜色呢?

3.我们知道有的梅花是红色的,你们看到过吧?有的梅花是白色的,你们也看到过吧?对呀,他为什么不用红色呢?那多鲜艳呀,他为什么不用白色呢?那多多亮丽呀。

4.王冕用的是什么颜色?为什么?

我们现在知道王冕之所以把梅花种在实洗砚池边,是表明他要向谁学习?(向王羲之学习)。而他把梅花化成淡墨色,可能还有更深的用意,我给大家找了一份重要的资料,仔细看,一句一句的看。史书记载,王冕的朋友李孝光想推荐王冕去做福利,被他拒绝了。史书记载,王冕的老友泰不华。多次举荐王冕为官,被他拒绝了。史书记载,王冕的老师王艮劝他做官,被他拒绝了。史书记载,元朝的达官贵人不惜重金向王冕求画,被他拒绝了。史书记载,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想重用王冕,他已出家为由拒绝了。师:课件中一共有五句话,每句话的开头都是四个字——(生“史书记载”),这表明这些话都是事实,而这五句话中每句话的结尾都是一个词——(生“拒绝”)。

元朝末年,朝廷腐败,官场黑暗,官员鱼肉百姓,欺压民众,王冕看到这样的朝廷,这样的官场,他还愿不愿意去做官?王冕不想跟那些官员同流合污,这叫清清清白白的“清”。王冕追求自由独立,不想随波逐流,不想被世俗的荣华富贵所束缚,这叫高风亮节的“高”。一个清一个高,合在一起就叫——(生“清高”),这就是王冕的为人——清清白白,高风亮节。

思维外化

结合我们对王冕这个人的了解,给这个“淡墨痕”的“淡”组个词。不追求世人眼中的荣华富贵,就叫“清”,一生爱梅、画梅、向梅花学习,这叫“雅”。现在我们知道了,王冕画梅花,所以不用红色,不用白色,偏用淡墨色,因为他这个是因为这背后有他的人生志向和信仰。

1. 王冕说他在乎的不是梅花颜色的好坏,他在乎的是什么?(生清气),把清气这个词圈出来。

2. 据我所知,写梅花的人写的更多的是梅花的香气,据不完全统计,100首写梅花的诗至少有65首会写它的香气。但是王勉写的是什么?(清气)是的,王冕写的是清气,不是香气。这是为什么呢?

3. 大家先小组讨论,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看一看香气和清气究竟有哪些不同,然后再把课件里的表格填一下。1.香气写的是花,清氢气写的是( )。2.香气是用鼻子闻出来的,清气是(  )品出来的。3.香气每个人都能闻到,清气只有( )的人才能闻到。4.不过是一种自然现象,清气则是一种( )品质。依次填入:人、心灵、高洁、精神

思维迁移

拓展1.王冕一身清气,所以当那些达官贵人拿着重金想要购买他的画作时,王冕用这样的诗回应他们,课件出示

疏花个个团冰雪,羌笛吹他不下来。——元王冕《素梅四八》我的素梅凌寒绽放,一个一个冰清玉洁;不管羌笛如何吹奏,我的素梅永不凋谢。

1.这里的素梅象征谁?

2.这里的羌笛指的是那些达官贵人,他们拿想拿重金买画,但是王勉知道他们的钱不干净,所以他拒绝了!

拓展2.王冕一身清气,所以当他的老师,他的老友、老师一再劝他出来做官,王冕用这的诗回应他们。平生固守冰霜操,不与繁花一样情。——[元]王冕《素梅十九》

当百花凋零的时候,素梅不畏严寒独自绽放;当百花盛开的时候,素梅零落成泥心如冰霜。

这里的繁花就是世人眼中的荣华富贵,多少人为了荣华富贵挣得你死我活,但是王冕毫不在意,这叫清气。

拓展3.王冕一身清气。其实他一生穷困潦倒,过着非常清贫的日子,有人说他傻,有人说他怪,王冕用这样的诗回应他们。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元】王冕《白梅》千里冰封,素梅傲然独立多么高雅;一夜花开,素梅清香四溢传遍天下。

这里的乾坤就是天地,就是天下百姓,王冕要告诉天下百姓,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干干净净地做人,都能够活出一身清气,那么这个世界就是温暖的,这个人间就是美好的。





中年段古诗教学的所侧重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古诗有一定的基础,其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也正在发展,因此可以学习借助注释和已有的知识理解字义句意,提升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还需要加强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学习联系相关诗文知识,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初步了解写作背景与诗文内涵之间的关系,体会作品所蕴含的情感。引导学生通过作品形象的把握与内容的理解,初步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形成的学习活动结构化设计模式

学习活动一:引经据典,品读“家中梅”

从还原常态发现矛盾开始,到想象情境、体悟意蕴为止,我们将这一还原过程成为“象征还原”。我们知道洗砚池在这里不是一个具体的地方,不是一个简单的场所,它具有某种特定的象征意义。教师需要提供典故,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将其还原出来。

学习活动二:还原常态,发现矛盾。

所谓还原常态就是让学生联想一般情况,一般情况下人们种梅花,要么种在庭院,那么种在花圃,这就是常态,之后请学生将这个常态和王冕的“异态”进行比较,发现二者的矛盾,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王冕要把梅花种在实验池边呢?

学习活动三:提供典故,揭示意蕴。

把“洗砚池”有关的典故告诉学生,帮助他们了解“洗砚池”背后的意愿,但是这还不够,因为这样的理解停留于表面,学生仅仅是知道而已,这种理解还没有和学生的生活体验,认知体验建立联结,依然是表面的,肤浅的。

学习活动想象情境,体悟意蕴。

在课堂上将洗砚池拟人化了,创造了一个洗砚池和王冕的对话情境,王冕练画,练着练着突然觉得太枯燥了,不想练了,这时候洗砚池和的对话。王勉继续炼画,练着练着又觉得烦了,无趣了,这个时候洗砚池继续和他对话。王冕练画,练到一定的水平,有了一定的名气之后有点得意,洗砚池又和他对话。在这个片段中融入了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体系,引导学生对许愿池的意愿形成个性的个体性的建构性的理解。

物化成果

1.中年段古诗教学的所侧重的思维能力思考和所形成的学习活动结构化设计模式

2.形成了典型课例的案例



太仓市科教新城实验小学  地址:太仓市科教新城子冈路22号 电话:0512-53839910  邮编:21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