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校社工三大工作内容的优势与不足: 一,关于心理成长测评:
1.本学期低年级采用小学生心理健康评定量表,它是由我国心理工作者同部分小学教师共同研究制定的,对筛选、诊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有一定成效。 测评内容:从以下这8个维度开展调查 A.学习障碍;B.情绪障碍;C.性格缺陷;D.社会适应障碍; E.品德缺陷;F.不良习惯;G.行为习惯;H.特种障碍。 2. 中高年级采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它是适用于我国中小学学生标准化的测验,位于中小学生心理量表之首。 MHT也叫中小学生一般性焦虑测验,有时也被称作中小学生不安倾向诊断测验。 MHT测评内容:由以下这8个内容量表构成: A.学习焦虑 ;B.对人焦虑;C.孤独倾向;D.自责倾向; E.过敏倾向 ;F.身体倾向;G.恐怖倾向;H.冲动倾向。 选取了80题,每题如回答是则加1分,是代表学生焦虑情况的标准分。 如》=52,表示在日常生活中有较严重的不适应行为,可能存在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普遍问题和个别相对严重个案,从而为教师、家庭和社工的干预介入提供依据。 3. 此外,本学期针对高年级学生,还做了网络依赖性调查,为进一步了解和跟进学生网络依赖情况提供依据。 优势:在心理调查过程中,驻校社工积极与班主任们联系,分班进行测评,过程中要求学生在校填写,以不受外界因素影响,力求得到同学们最真实的测评内容。 测评问卷经过仔细运算得出的各班评估报告,有效性、准确性得到了绝大多数老师们认可。尤其是筛查的潜在风险学生,为老师们家校沟通、关心学生心理健康、班级管理等工作提供了依据。 不足:对于筛选出的潜在风险学生,如心理情绪分值很低,或者行为上有较严重偏差的学生等等,除了筛查出、反馈给班主任、家长予以关注,或者以个案跟进外,驻校社工还可以使用小组干预,家长训练营等形式更深入地帮助孩子。问卷的准确性和汇报总结方面,还需不断提升。 二.关于个案跟进: 本学期驻校社工目前建立了12个个案(其中6个比较棘手需要持续跟进),与班主任、家长、个案学生及其朋友访谈40余次。一年级主要是开学适应性问题,有打人、课堂上乱跑、情绪管理的问题。三四年级主要是同伴交往方面的问题和矛盾,高年级有心理情绪问题、网络依赖大及学业压力。 优势:通过驻校社工对这些个案的跟进,从班主任或家长处了解到,大部分学生的心理情绪或者行为问题比以往有所改善。 不足:对于典型个案的跟进记录相对比较简单,可以适当多详细记录,并形成有针对性的干预方法总结。在个案研讨中,加强与其他心理教师的沟通,取长补短,不断增强个案跟进的专业性。对于棘手或干预效果不大的个案,及时寻求外界支援,或者做相应的转介。 三、关于素质培育/小牛人成长课程
本学期素质培育课程面向四年级9个班级,围绕沟通社交、坚持的力量、换位思考,开展了3个主题课程。针对五六年级15个班,开展了正念训练的小牛人成长课程。 优势:素质培育课程培养了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方式,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形成良好的情感和道德品质。新增正念训练的小牛人成长课程,比较受学生们的欢迎,为学生缓解压力、释放负面情绪提供的支持。 不足:对于主题课程的内容、细节还需多打磨,使之更流畅、环环相扣、深入学生的内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