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向全校学生开展心理成长测评的意义。 对于班主任或心理教师:有助于对学生进行心理评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情绪问题。 1.进行个别或小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决情绪问题和发展自我认识。 2.与家长和其他科老师合作,共同制定学生心理支持计划。 3.对于自己班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学科融合,或开展心理健康课程,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预防心理问题。 对于驻校社工:1.有助于了解学生可能存在的社会和家庭问题。 2.与学生和家长沟通,了解家庭和社会问题,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资源。 3.协助解决学生在校学习和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4.对个别的孩子进行心理疏导,做一些解压心理小游戏来缓解孩子的情绪,同时拉近与孩子的距离。 二、测评内容 低年级小学生心理健康评定量表是由我国心理工作者同部分小学教师共同研究制定的,对筛选、诊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有一定成效。家长们依据对孩子的日常观察与了解而填写。 测评内容从以下这8个维度开展调查:A.学习障碍;B.情绪障碍;C.性格缺陷;D.社会适应障碍;E.品德缺陷;F.不良习惯;G.行为习惯;H.特种障碍。班主任们认真阅读自己班的调查报告分析,对孩子们的心理健康情况有加深了解。并且针对个别潜在风险的孩子进行了沟通与探讨。 中高年级期初心理测评的问卷,是采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它是适用于我国中小学学生标准化的测验,位于中小学生心理量表之首。MHT也叫中小学生一般性焦虑测验,有时也被称作中小学生不安倾向诊断测验。 MHT测评内容从以下这8个方面展开:A.学习焦虑 ;B.对人焦虑;C.孤独倾向;D.自责倾向;E.过敏倾向 ;F.身体倾向;G.恐怖倾向;H.冲动倾向。问卷由孩子们利用课余时间在计算机老师的带领下在学校机房独立完成,尽量避免了来自外界可能的干扰、干预。 三、实施方式 一二年级采用家长填写电子问卷调查的形式,三四五六年级采用自行填写电子问卷调查形式进行。(中高年级学生,由各班计算机老师带领学生在校内机房完成,尽量减少外界干扰。) 四、测评汇总、汇报方式 由驻校社工对心理成长测评问卷进行数据分析、整理出各班心理成长报告,德育处老师检验抽查。并以各年级每个班各维度进行横向比较。驻校社工、德育处与低、中、高年级班主任分别开会研讨,反馈各班心理成长测评结果,给出分析意见。 学校对学生家庭情况及特殊体质的问卷调查分析情况,也以私密信件的形式传达给各班主任。班主任们通过调查问卷的汇总分析,对本班学生的身心发展、家庭情况、特殊体质等情况,加深了解。班主任们基于日常班级管理,对重点学生及从班级和学校层面需要援助的学生,予以多关注、观察和帮助。 五、跟进策略 对于心理成长测评得出的潜在风险学生,由正副班主任根据其日常表现筛选,平时增强对潜在风险学生的关注,与家长加强沟通。对于个别相对严重个案,转介到驻校社工或校心理老师处重点跟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