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增进学生老师们对驻校社工服务工作的认识与了解,进而提高知晓度、需求度。研究讨论出以下方式方法: 1. 面向教师:驻校社工通过班主任会议,向班主任进行宣导,参加青年教师培训会做团辅活动。驻校社工进行国旗下讲话,介绍驻校社工的服务、职能,带领学生老师作团辅活动等。驻校社工与有需要的教师访谈沟通。 2. 面向学生:驻校社工参加开学第一课,三年级学生成长仪式,学校开展的第十届心理节等活动宣讲。驻校社工为四年级学生上心理团辅课时,介绍驻校社工的服务职能。深入扎根学校,与学生加强互动。 3. 面向家长:驻校社工参加家长委员会联席会议,年级督导家长座谈会等。并与有需要的家长一对一互动交流。 二、驻校社工扎根科实小,摸排、跟进个案。 对个案摸排、跟进的一般环节,得出如下: 1. 驻校社工通过班主任座谈会中的班主任推荐,初步摸排出一些学生个案。 2. 通过与有需要的学生面谈沟通,记录学生的基本情况,包括外显行为、访谈目的、心理情绪、同学老师关系、家庭环境等。 3. 对有需要的个案,则与家长或同学、老师进一步沟通了解,以便综合分析孩子困难的症结原因。得出辅导策略和干预的计划。 4. 执行辅导策略和干预计划。在此过程中,驻校社工除了面向学生疏导、交谈,有时也需要寻求班主任、家长方面的积极关注与支持配合。 5. 持续观察、跟进一段时间,看干预计划是否有效,并随机应变、调整干预策略,直至结案。(如驻校社工遇自身能力有限,无法干预的个案,则积极沟通转介) 三、对典型个案分析、研讨。 就五年级2班袁钧泽同学的个案,从家庭、学生、老师多方面了解沟通,讨论分析孩子逃课、冲动易怒、破坏公用设施、沉迷网络的症结原因,并与孩子家长、德育处老师、班主任老师及孩子本人多次沟通,实施多种方式综合干预的措施,取得一定效果。 该典型案例的分析与分享,既有利于驻校社工对个案的把控、梳理,也有利于学校对学生身心发展的认知与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