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3)班第二学期课外阅读指导计划
一、指导思想
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学生从小热爱祖国传统文化,了解祖国优秀文化,提升人文素养。通过诵读、熟背经典、美文、唐宋诗词,以达到文化熏陶、智能锻炼与人格培养的目的,营造和谐的、人文的、丰富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学生诵读经典、理解经典,以经典诗文,陶冶学生的情操,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培养开朗豁达的性情、自信自强的人格、和善诚信的品质,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二、阅读目标
1.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增加阅读量,使学生乐读,让他们的童年浸润在沁人心脾的书香里。
2.通过阅读,使学生增长知识,拓展视野,提高阅读能力。
3.让学生在阅读中养成爱书、爱读书的习惯,陶冶情操,获得愉悦。
4.通过阅读,丰富学生的生活积累和语言文字的积累,以读带写,以写促读,提高写作能力。
三、阅读推荐书目
▲必读书目:
《呼兰河传》(萧红 浙江人民出版社)
《西游记》(青少版)(上海人美出版社)
▲选读书目:
《草房子》(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浙江人民出版社)
《神秘岛》(译林出版社)
《新编:上下五千年》(天地出版社)
《小兵张嘎》(人民文学出版社)
《俗世奇人》(人民文学出版社)
《全国优秀作文选(小学综合阅读)》(江苏凤凰报刊出版传媒有限公司)
四、具体措施
1、建立班级图书角。
课外阅读首先要保证学生有书可读,通过向学校图书馆借阅和学生自带,使班级图书角拥有一定数量的书籍,再由班级里的图书管理员进行登记后供学生借阅。
2、师生共读,示范引领。
“当书籍成为老师的第一至爱时,喜爱读书便会成为学生的第一爱好。”教师的示范引领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我每学期都要利用学生在校阅读时间,与学生共读,为学生朗读,将学生领进书香世界。本学期拟为学生朗读《呼兰河传》、《俗世奇人》。
4、开展阅读活动。
组织学生每月开展读书笔记互评活动,并在学习园地中展出优秀的读书笔记和读书记录卡,让学生在展评中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利用自习或阅读课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各项比赛活动,如“朗诵赛”、“读书知识赛”、“故事会”、“佳作欣赏”等。
5、上好阅读课。
在阅读课上,读学生进行指导,教给学生精读、略读、浏览等最基本的阅读方法,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使学生学会读书。另一方面让学生自己交流读书“成果”,给学生提供展示交流平台,让学生畅谈读书收获,享受成功的喜悦。
6、家校结合,共帮同促。
既然是课外阅读,学生大部分阅读时间都在课外或家里,倡导家长在家庭里创设读书氛围,支持孩子多买书、读书,并尽量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孩子读书后,与孩子交流相关内容,培养孩子的理解、表达能力,增强孩子的读书欲望。鼓励家长与孩子共读一本书,共同探讨书本中的一个话题,让家庭生活因为有了“亲子共读”而洋溢温馨,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五、阅读评价
1. 每两周读一本书,完成一张阅读摘录卡。
2. 积极参加学校寒假、暑假的阅读活动,撰写读后感,制作阅读小报。鼓励绘本创作、个性化日记等。
3. 积极参与学校以及太仓的阅读节活动。
4. 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征文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