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堂生动有趣的心理健康课上,马老师精心策划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学习之旅,以趣味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和化解误会。
课程伊始,马老师以商店监控视频中的 “误会” 故事为切入点,巧妙地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视频中一名顾客因误会而与店员发生了口角,尽管两人并无恶意,但误会却使得气氛变得紧张起来。学生们的眉头微微皱起,眼神中流露出好奇与探究的神情。随后,马老师组织学生通过细致观察、热烈讨论,逐步剖析误会产生的原因。有的学生指出沟通不畅是关键,有的则认为双方的误解源于对行为的不同解读。
接着,马老师通过问卷星调查,发现班级竟有 94% 的学生都经历过误会。这个数字让全班一片哗然,学生们纷纷开始回忆起自己的经历。于是,马老师顺势让学生借助 “豆包” 生成误会场景图,将那些曾经在心中挥之不去的误会瞬间化作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让抽象的误会变得具体可感。
随后,课程进入高潮。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充分发挥创造力,通过创作静止雕塑、演绎情景剧等形式,深入感受误会中的各种复杂情绪。在创作静止雕塑时,有的学生双手抱头,表现出委屈与不解;有的学生则面露愤怒之色,紧握双拳,生动地展现出误会中的情绪冲击。情景剧表演中,学生们更是全情投入,将误会的产生、升级到最终的缓和过程演绎得淋漓尽致,让台下的同学感同身受。
最后,在马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总结出多种解除误会的有效方法,如坦诚沟通、换位思考、主动道歉等,成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的实践技能,为今后的人际交往提供了宝贵的指导。
这堂心理健康课,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情感的共鸣与能力的提升,让每一位学生在趣味与实践中收获了成长,学会了如何在误会的迷雾中找到化解的阳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