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 课题研究记录表(2024年3月)

作者: 时间:2025-04-08 点击数:

2024-2025学期课题研究记录表(

课题研究记录表

课题题目

《基于空间优化的小学劳动“真实需求”学习策略研究》

课题类别

苏州市十四五规划课

立项编号

2024/LX/02/182/03

出席对象

课题组成员

地点

科实小电子会议室

时间

202535

研究主题

《基于空间优化的小学劳动“真实需求”学习策略研究》——基于真实需求导向的劳动教育研究路径优化与空间协同策略研究

所要解决问题

1.真实需求概念界定不明确的问题
2.研究路径需进行调整,确定真实需求后再定目标。
3.对家庭、学校和社会劳动空间资源的整合和优化等问题。

研究方法

案例研究、行动研究

 

 

 

 

 

 

本次活动围绕劳动教育的研究路径优化、真实需求、空间优化进行了深入讨论。论证专家倪夙敏老师首先强调了研究应以真实需求为导向,需求可分为国家社会层面的立德树人目标及学科层面的劳动素养培养。讨论指出,需合理分类不同领域(如生活、生产、服务性劳动)的政治需求,并分析在满足这些需求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瓶颈问题。随后,提出了调整研究逻辑顺序的建议,即先明确真实需求,再探讨由此产生的问题,最后设计针对性的学习策略,并考虑空间优化的支持。此外,建议聚焦于最迫切和最难解决的问题,避免面面俱到,以提高研究效果和可行性。

一、需求精准解析——概念科学界定

真实需求是课题研究的核心和基础。只有准确地理解和定位学生的真实需求,才能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学习策略,从而提高劳动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因此,真实需求的理解和定位在本课题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不同领域(如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的需求进行分类和分析,以及对瓶颈问题的探讨,课题组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理解和定位学生的真实需求。然而,真实需求的理解和定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不断地深入探究和验证。

在理解和定位真实需求时,要注重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如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以获取更加全面、准确的信息。同时,要注重需求的动态性和变化性,及时调整和优化需求的理解和定位。此外,要注重需求与目标之间的匹配性,确保所理解和定位的需求能够为课题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的支持。

、研究路径优化——需求先于目标

课题组提出了结合课标中的三个板块(劳动教学的日常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和三个空间(家庭、学校和社会),设定目标,设计活动,并计划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与综合能力的研究步骤和思路。这一思路较为清晰地明确了研究的方向和重点,但是顺序需要做出调整

倪老师强调在劳动教育和学习策略项目中,应以真实需求为导向设定目标,需求分析应先于问题分析和学习策略制定。项目关键点包括空间优化、真实需求和学习策略,首要任务是明确和分类国家社会层面、学科层面及各领域具体需求。设定需求后,需识别并解决瓶颈问题,利用空间优化等策略支持学习。

在实际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研究步骤和思路的灵活性和可调整性。例如,在设定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实际需求,避免目标过高或过低;在设计活动时,要注重活动的趣味性和实效性,确保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并从中受益。同时,要注重研究过程中的动态监控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确保课题研究的质量和效果。

三、空间整合强化——多维协同优化

空间优化在小学劳动教育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通过对家庭、学校和社会劳动空间资源的整合和优化,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样化的劳动教育环境和资源,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劳动真实需求,从而提升劳动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因此,空间优化在本课题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倪老师提出建议,在实施空间优化时,需要注意优化的全面性和系统性。不能仅仅局限于某一个空间的优化,而要注重家庭、学校、社区等不同空间之间的协同和配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同时,要注重空间优化的可持续性,避免出现短期行为或一次性优化。此外,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参与度和体验感,让学生在空间优化的过程中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提高空间优化的效果。

 

 

 

 

 

 

根据专家意见对《基于空间优化的小学劳动“真实需求”学习策略研究开题报告》进行修改,形成新的报告。新报告主要修改以下几处:

1.研究背景更聚焦

2.所要解决主要问题侧重需求  

3.对真实需求、空间优化重新界定

4.丰富支撑理论与研究内容更适配

5.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进行调整

6.研究思路、方法思维图重画

物化成果

修改后新的课题开题报告

 

太仓市科教新城实验小学  地址:太仓市科教新城子冈路22号 电话:0512-53839910  邮编:21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