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第一学期课题研究记录表(一)

作者: 时间:2025-09-16 点击数:

课题研究记录表

课题题目

激发想象力的中年段儿童诗写作教学策略研究

课题类别

微型课题

立项编号

ZW2023009

出席对象

中年段语文教师

地点

党员之家

时间

2025.9.16

研究主题

激发想象力的中年段儿童诗写作教学的基本内涵

所要解决问题

1.明晰激发想象力的中年段儿童诗写作教学的三种关系

1)想象力与儿童诗写作教学的关系

2)中年段学生的学情与儿童诗写作教学的关系

3)儿童诗写作教学与中年段儿童诗写作教学的关系

2.明确中年段儿童诗写作教学的内容体系

3.探索了激发想象力的中年段儿童诗写作教学的实施路径

研究方法

经验总结法







过程:

一、梳理经验,明晰三种核心关系

开展教学经验复盘会,聚焦“想象力与儿童诗写作教学”“中年段学情与儿童诗写作教学”“儿童诗写作教学与中年段儿童诗写作教学”三类关系展开讨论。教师们结合近1年中年段儿童诗教学案例,总结出“想象力是儿童诗写作的核心动力——中年段学情决定教学需‘低门槛、高趣味’——中年段儿童诗教学是通用教学的‘梯度适配版’”的逻辑关系,明确了三类关系的核心指向:教学需“以想象力为锚,以学情为基”。

二、汇总经验,构建内容体系框架

基于教师们的课堂实践经验,结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中年段“初步尝试运用联想和想象,写简单的诗歌”的要求,分类整理教学内容。最终形成“基础层(意象积累)—方法层(想象方法)—表达层(情感转化)”的三级内容体系,确保每一层内容均贴合中年段学生的认知水平与想象力发展特点。

三、提炼经验,探索实施路径

收集教师们过往有效的儿童诗教学流程,通过“流程拆解—共性提取—优化整合”的方式,提炼出普适性实施路径。经多轮讨论,确定“素材唤醒(用生活场景、动态图片等激活想象素材)→方法支架(提供句式、‘五感联想’等工具)→创作实践→评价反馈”的四步路径,且明确每一步需匹配中年段学生的参与特点。

四、思考与不足

(一)优势:经验总结法适配研究需求,成果具实操性

研究过程紧密结合中年段语文教师的一线教学经验,避免了“理论脱离实践”的问题。无论是三种关系的梳理、内容体系的构建,还是实施路径的探索,均基于真实课堂案例,后续可直接应用于中年段儿童诗教学,实用性较强。

通过“集体讨论+经验汇总”的方式,充分整合了多位教师的教学智慧,弥补了单人经验的局限性,使三类关系的逻辑更清晰、内容体系的层级更完整、实施路径的步骤更顺畅。

(二)不足:经验总结存在局限,需后续完善

经验来源较单一,仅依赖四年级语文教师的过往实践,缺乏与其他学段、其他学校教师的经验对比,可能导致内容体系和实施路径的“适配性”仅覆盖本年级,对中年段其他年级的适用性需进一步验证。

经验总结未结合最新的儿童诗教学理论,仅停留在“实践提炼”层面,研究结论的理论支撑稍弱,可能影响内容体系和实施路径的深度与创新性。

关系类别

核心逻辑

实践启示

想象力与儿童诗写作教学的关系

双向促进,互为支撑:想象力是儿童诗写作的“灵魂”,儿童诗写作是想象力的“载体”(通过文字将模糊想象转化为具体表达,反向深化想象)

教学中需避免“先练想象再写诗歌”的割裂模式,应让“想象训练”融入“诗歌创作”全过程,如在“意象选择”中练联想,在“诗句打磨”中练重构

中年段学情与儿童诗写作教学的关系

适配性原则:中年段学生具备“能完整叙事、有自我情绪认知,但抽象思维薄弱”的特点,教学需“低起点、高开放”——用具象素材降低创作门槛,用开放任务保护想象空间

避免用成人化的“诗意标准”束缚学生,从“生活小事”切入,允许“稚拙但真实”的表达

儿童诗写作教学与中年段儿童诗写作教学的关系

阶段性聚焦:儿童诗写作教学是“整体”,中年段是“关键阶段”——需衔接低段“诗歌朗读感知”与高段“诗歌创意表达”,重点解决“从‘读诗’到‘写诗’的过渡”“从‘模仿’到‘原创’的突破”两大问题

教学中可设计“阶梯式任务”:低阶(模仿经典儿童诗的句式→中阶(改编已知诗歌的意象→高阶(原创生活主题诗歌)


教学层级

核心模块

内容载体

想象力训练重点

适配诗体

基础层(感知积累)

儿童诗“意象库”建设

1.经典儿童诗精读2.生活意象收集(“五感观察本”:记录看到的听到的、摸到的、闻到的、想到的

具象联想能力(建立“事物-形象”的联结)

通用(为各类诗体写作打基础)

进阶层(分类创作)

抒情诗写作

1.景物抒情2.情感抒情

情感投射能力(将情绪转化为“意象语言”)

抒情诗

叙事诗写作

1.生活小事叙事2.童话片段叙事

创意重构能力(拆解事件、赋予角色“人化”行为)

叙事诗

哲理诗写作

1.生活小疑问2.简单道理提炼

抽象提炼能力(从具象现象中联想“小哲理”)

哲理诗

拓展层(创意应用)

跨学科诗歌创作

1.与美术结合:“画一首诗”(先画想象中的场景,再转化为诗歌)2.与科学结合:“自然现象诗”3.与生活结合:“节日诗”

综合想象力(融合多领域认知,拓展想象边界)

多元诗体

实施路径:素材唤醒方法支架创作实践评价反馈

物化成果

激发想象力的中年段儿童诗写作教学策略研究结题报告》初稿




太仓市科教新城实验小学  地址:太仓市科教新城子冈路22号 电话:0512-53839910  邮编:21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