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课堂观摩 活动一:回顾旧知,引入课题 1.课件出示:小明买3本故事书用了27元,小军买了5本同样的故事书需要多少元? (1)将题目中的信息整理到下面的表格中。
(2)分析表格中的信息,明确解题思路。 引导学生明确:可以先算出一本故事书多少元,再计算出5本故事书多少元。 (3)学生独立解答。 一本故事书:27÷3=9(元) 5本故事书:9×5=45(元) 2.谈话导入。 刚才我们采用了哪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 师:通过列表的策略来分析数量关系,可以让一些复杂的问题变得浅显。除了列表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外,还有许多其他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同学们想学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新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板书课题) 【设计说明:从学生上学期刚刚学过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引入,并重点回忆已经学过的策略在解决问题中的价值,可以让学生快速形成策略可以帮助我们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活动二:引导探究,感悟策略 1.课件出示教材第48页例题1。 让学生读题,说说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的问题。 已知条件:小宁和小春共有72枚邮票;小春比小宁多12枚。 所求问题:两人各有邮票多少枚? 2.交流解题策略。 提问:想一想:这道题我们用列表的方法来分析,能找到解题思路吗? 学生交流得出:由于两人的邮票数量都是未知的,用列表的方法进行分析,不容易找到解题思路。 引导: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用画线段图的策略来分析这道题。 3.根据题意画线段图。 (1)提问:题目中有几个相关联的量?应该用几条线段来表示呢?学生回答后课件出示:

(2)追问:你能根据题意把线段图填写完整吗? 让学生在教材的线段图上填一填,完成后组织汇报交流。

【设计说明:本例题是和差问题,对四年级学生来讲抽象的思考、分析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借助直观形象,理解数量间的联系,因此它适合用画图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由于学生已经有过画线段图的经验,学生画线段图表示题意的经验很容易被激活,所以在出示例题后,直接让学生边理解题意边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分析数量关系。最后在互相点评与补充中完善线段图的画法。】 4.看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 提问:观察线段图,想一想可以先算什么? (1)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后,小组交流讨论。 (2)全班交流解题思路。 汇报预测: 解题思路一:先算出小宁有多少枚邮票。两人邮票的总数减去12枚,等于小宁邮票枚数的2倍。 解题思路二:先算出小春有多少枚邮票。两人的总数加上12枚,等于小春邮票枚数的2倍。 解题思路三:小春先给小宁12枚邮票,再平均分,再求小春和小宁的邮票数。 小结:其实,刚才同学们说出的几种解题思路是有共通点的,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说明:这几种方法,都是想办法使两个人的邮票数一样多,再平均分。

【设计说明:画图后引导学生“从图上看”,思考可以怎样解决问题,这一方面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分析,体会线段围的作用,另一方面培养几何直观和推理的能力。最后通过交流发现,三种方法虽然解题思路不一样,其实本质上是一样的。】 列式解答并检验 引导:刚才我们通过线段图看清了数量间的联系,大家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思路。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方法,列式计算。 学生列式解答,教师巡视。学生交流。 引导检验。 学生写出检验过程,并完成答句。

【设计说明:学生通过线段图理解了题意之后,列式解答就顺理成章了,所以直接让学生列式解答。解答完成之后,检验是关键,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检验是这一环节的重点,也是引导学生再次理解题意的重点。】 6.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交流体会。 引导:回顾我们刚才解决问题的过程,你有什么体会? 小结:画图能使数量关系更直观、更清楚;看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容易找到解题方法;把得数代入原题检验,要符合所有已知条件。 【设计说明:在回顾反思中,帮助学生形成评价和反思的意识,也便于学生把握画图策略的实质,从整体上认识画图的策略,学会系统地建构认知,促进数学素养的提升】 活动三:拓展练习,巩固策略 1.出示“练一练”。 这道题和例题1相似,只不过要让学生自己从线段图中获取已知条件,通过这样的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设计说明:在学过了画图的策略之后,要熟练掌握画图的策略,首先要看懂图,看懂了图,就能理清数量关系,从而正确解答,所以,在解答之前,要先让学生看图说说已知条件和问题。】 2.出示“练习八”第1题。 这道题也和例题1相似,但题目要求先把线段图补充完整,组织练习时要把重点放在线段图的画法上。

3.出示“练习八”第3题。 这道题练习的重点应放在观察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上,引导学生从线段图上看出下层图书的2倍就是60×2=120(本)

【设计说明:解题时,发现光看文字难以理解,引发学生画图的意识。一画图就发现上层中的一份其实就是60本。】 活动四:总结回顾,提升策略意识 小结:今天学习了画图的策略,主要是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画图是我们在解决实际问题常用的方法。 引导: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曾经运用画图的策略解决过哪些问题? 课件出示并说明:在三年级我们就学过通过画一画、圈一圈,认识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我们也经常要画线段图来解决问题;在四年级探索周期排列的规律时,我们也通过画图表示物体的排列顺序,找出规律。看来,画图的策略对解决很多问题都有帮助。过去曾经用过,现在仍在使用,以后还会应用。 【设计说明:解决问题之后,让学生说说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体会,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画图策略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这也便于学生提炼、概括策略。最后,再次回忆曾经学过的画图策略,使得前后知识融会贯通,学生也再次感受到画图策略不是今天刚学的,而是在以往的数学学习中一直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以后学习数学、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也将继续发挥作用。】 二、课例研讨 团队教师一起讨论基于提高学习兴趣的提高注意力的教学策略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发言如下: 屈雅倩: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要否定学生,像那位学生提出第三种方法的时候,顾老师只是说那个方法比较绕,并不是不可以用,我们老师要多鼓励孩子多思考不同的方法,发散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本节课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的,我们是在数趣空间上课,有两块板,那么就要好好利用两块板,不要两块板的内容都是一样的。 柴荣萍:整节课顾老师都有意识地使学生认识到“画线段图”这个策略有助于我们理清数量关系,从而能更好的解决问题。 杨洋:本节课,顾老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小组合作、讨论交流、不同方法分析等,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顾老师还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教学资源,使得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浦诗怡:顾老师的板书动态化展示教学过程和凝练的概括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顾老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层层递进,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又突破了新知识的独特性。既提高了学生的认识,又提高学生解题能力,值得我们学习。 陈佳怡:注重良好习惯的培养,检验是学好数学的一个很好的习惯,顾老师在学生解答之后注重引导学生去检验,从而使学生做到自主检验,自我纠错,近逐步提高正确率,提高解决问题的质量。 杨龚阅:本节课的课堂互动氛围良好。教师能够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学生也能够在互动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这种互动氛围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曹素芳:这个画图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老师需要多多看看下面的学生是否画对了,进行个别指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