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问题: (一)存在问题 工具适配性不足:低年段 “情绪表达绘本” 试用中,部分学生仍存在 “难以用绘本匹配真实情绪” 的问题;修订后的《个案联动指导记录模板》在教师实际填写中,存在 “动态追踪反馈栏填写不及时” 的情况。 跨学科协作深度不够:学科教师对 “教学目标与心理干预目标协同” 理解不足,如语文教师在 “情绪表达写作” 中难以有效融入叙事疗法,依赖心理教师指导,自主实践能力薄弱。 家校社联动效率待提升:家长参与支持小组的主动性不均,约 30% 家长因工作繁忙缺席线下活动;社工与班主任仅在 “严重个案” 时沟通,日常协作频率不足(平均每月 1 次),信息同步滞后。 特殊需求学生评估资源有限:与市儿童医院心理科、区特教指导中心的合作中,专业评估预约周期较长(平均 2 周),影响个案干预及时性;学校心理教师对 “沙盘游戏治疗” 等专业方法掌握不够熟练。 (二)改进措施 优化工具与操作指引:针对 “情绪表达绘本”,增加 “情绪场景贴纸”“简单文字注释”,降低低年段学生使用门槛;为《个案联动指导记录模板》配套 “填写示例手册”,并设置每月 1 次模板使用检查,确保追踪反馈落地。 深化跨学科能力培训:开展 “教学 + 心理” 双主题工作坊(如 “数学课堂注意力游戏设计”“语文写作中的情绪疏导技巧”),组织学科教师与心理教师结对备课,形成《跨学科融合教学指南》,提升教师自主融合能力。 完善联动机制与激励:建立 “固定沟通节点”—— 每周 1 次社工 - 班主任碰头会、每月 1 次家校社线上会议;为家长参与设置 “积分激励”(如参与活动兑换亲子心理辅导名额),并提供线下活动直播回放,降低参与门槛。 拓宽专业资源对接渠道:与太仓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协商增加 “沙盘游戏治疗” 进校园频次(每月 2 次),并开展教师专项培训;与市儿童医院心理科建立 “绿色通道”,缩短特殊需求学生评估预约周期至 1 周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