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 1.活动开始,课题主持人在心语空间介绍本次活动的主题和目标,强调研究高年段心理问题个案联动指导机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课题组成员逐一分享近期收集到的高年段学生心理问题案例,详细描述每个案例的背景、症状、发展过程等情况。 3.成员们针对每个案例展开热烈讨论,运用所学理论和实践经验,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和潜在风险,探讨可能的解决思路和方法。 4.结合案例讨论,共同梳理和反思现有联动指导机制的运行情况,包括各部门、各角色之间的沟通协作是否顺畅,指导措施是否得力等。 5.针对具体案例,分组进行深入研究,制定个性化的干预策略和联动方案,明确各相关方的具体任务和行动步骤。 6.各小组汇报研究成果,成员们进行交流和讨论,进一步完善干预策略和联动方案。 7.总结本次活动的主要收获和存在的问题,明确下一步的研究方向和工作重点。 思考记录: 1.在讨论过程中,成员们深刻认识到建立多部门、多角色协同合作的重要性,只有各方共同努力,才能形成合力,有效地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2.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大家发现及时识别和早期干预是解决心理问题的关键,要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日常监测和预警。 3.意识到教师在心理问题识别和指导能力方面还存在不足,需要加强培训和专业指导,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素养。 4.对于如何更好地整合家庭、学校和社会资源,形成全方位的联动指导体系,成员们进行了深入思考,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建议和想法。 5.对如何根据高年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需求,制定个性化、有针对性的指导方案,成员们也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和思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