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第一学期教科研工作总结

作者: 时间:2025-01-10 点击数:

本学期,教科室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围绕太仓市教师发展中心科研处工作计划,秉持“科学引领、科教融合、科研求质”原则,推进“活力科研”工程,致力于学校高质量发展。现将本学期教科研工作总结如下:

一、本学期主要工作

1.课题研究稳步推进

本学期,教科室以课题研究为核心,对现有的省级、苏州市级、太仓市级课题进行系统化管理与推进。省教研课题《小学“综合与实践”领域的一体化数学实验研究》、省专项课题《学习空间再造视野下跨学科主题课程开发》、苏州教育学会课题《家校政社协同视野下的“牛牛引力波”项目式学习的实践研究》、苏州调查研究专项课题《小学生心理问题个案联动指导的调查研究》以及教育治理子课题《政社协同视域下社工助力学生品格提升的实践研究》等,均按计划开展研究工作。

(1)过程管理精细化

基于学校现有课题,指导课题主持人梳理研究内容,规划每月主题,确保逻辑连贯。同时,围绕既定研究内容,深入课堂一线,开展教学实践与反思,收集大量一手数据,为课题的深入研究奠定坚实基础。另外,教科室定期组织课题研究交流会,邀请专家对课题研究进行指导,帮助课题组成员明确研究方向,优化研究方案,提升课题研究质量。

(2)资料管理规范化

依据《太仓市市课题研究网络管理与评价细则》,每月进行课题研究,加强网络化管理与检查,通过 “月报月检” 积累过程性资料,期末完成课题学期小结,物化成果并投稿推广。

(3)结题与开题工作有序推进

本学期 1 个省教研课题、1 个苏州市教育学会课题、 1 个太仓规划课题和一个教育治理子课题进入结题阶段,教科室按要求跟进指导,四个课题均顺利结题,并得到了一致好评。

对新立项课题,做好开题准备,包括文献研究、调查研究,按要求开展针对性指导,开题后落实学校网页专栏建设与人员培训。

2.融合科研扎实开展

教科室紧密结合教学实际,组织了形式多样的科教融合活动,充分发挥教科研的“研究、引领、服务、助推”功能,全面落实教科研训一体化,扎根课堂教育教学现场,实现科研与教研双融合。

(1)深耕课堂主阵地

课题组成员将公开课与课题研究紧密结合,利用课题研究的理念指导教学实践,根据课题研究课主题研磨课堂观察量表,并在实践中不断提炼、总结,基于真实课堂实践活动促进理论与实践融合。

2扎实推进课题评优课

根据太仓市课题评优课评比契机,教科室组织课题组结合文件精神和具体案例,解读并指导课题组把握课题评优课比赛的核心要点,以赛促思,在交流与碰撞中推进学校科教融合活动的有效开展。

(3)理论学习促提升

利用《燃荻》等资源,聚焦“单元整体教学”“跨学科主题教学”“学科思政”等课堂教学热点研究,组织教师广泛开展文献学习,通过荐稿与集中专题学习,推动教师反思成长。

3.教师科研素养不断提升

学校高度重视教师科研素养的培养,采取多种措施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一是邀请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来校举办讲座,传授最新的教育科研理论和方法,帮助教师了解教育科研的前沿动态,掌握科研的基本技能。二是组织教师参加各类科研培训活动,如课题研究方法培训、论文写作培训等,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和科研水平。三是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通过亲身参与课题的申报、研究、结题等过程,积累科研经验,提升科研能力。四是倡导教师开展读书活动,阅读教育理论书籍和杂志,撰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提升教师的理论素养和科研素养。通过这些措施,教师的科研素养得到了显著提升,为学校的教科研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取得成绩

本学期,教科室注重科研成果的积累与推广,在学校内部营造出积极向上、追求卓越的教研氛围,取得了丰富的科研成果。在课堂研磨中,逐步打造学校特色的“活力思维课堂”范式,形成教学特色

1.科研成果丰富多样

学校通过一系列的教科研活动和措施,营造了浓厚的科研氛围。教师的科研意识普遍增强,学校形成了良好的科研交流机制,课题研究成果丰硕,多个课题在研究过程中取得阶段性成果,如省级课题《小学“综合与实践”领域的一体化数学实验研究》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了一套有效的数学实验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苏州市级课题《家校政社协同视野下的“牛牛引力波”项目式学习的实践研究》构建了家校政社协同的项目式学习机制,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1论文撰写质量高

教师在参与教科研的过程中教学理念不断更新,教学技能得到了提升,科研能力显著增强。本学期先后组织教师参加苏州市教育学会论文(44人参赛,29人获奖)、苏州市教育学会教学设计(43人参赛,28人获奖),苏州市陶行知研究会优秀论文(25人参赛,21人获奖)苏州陶研会教育小故事(23人参赛,18人获奖),组织参加太仓市“亲近书籍,走向卓越”教育叙事展评(5人获优秀奖),上学期参赛的江苏省陶研会“行知杯”论文22人获奖,在各类比赛中获奖率高。同时,做好《太仓教育》期初(推荐6篇)和期中(推荐6篇)教师论文的推荐以及省市期刊的推荐发表工作,2024年6篇文章在《太仓教育》成功发表。老师们积极参赛、发表,论文获奖和发表统计如下:

省级

苏州

太仓

合计

发表

获奖

发表

获奖

发表

获奖

发表

获奖

13

1




3

9

11

6

10

20

25

19

79


2课题立项率高

通过参与课题研究、专题研讨、培训学习等活动,教师能从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开展研究并解决问题,教师科研意识增强,科研能力得到提升。上学期组织申报的11个各级各类课题均申报成功,1个课题成功申报江苏省规划课题,1个课题成功申报苏州市规划课题,1个课题成功申报苏州市调查研究专项课题,6个课题成功申报太仓市规划课题,2个课题成功申报太仓市微型课题

3.教师专业成长加速

教科研工作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了良好的平台,通过科研协作共同体、同类课题共同体和学科工作坊等多元化平台,成功培养了一批具有强烈自主发展意识、持续发展潜力、扎实教学技能和深厚文化底蕴的“活力教师”。

强师风,做师贤,做信念坚定的“活力教师党支部书记以教育家精神为指引开展“师德第一课”,组织系列活动学习师德师风,引导教师胸怀家国情怀、注重修身立德、秉持敬业奉献精神,将仁爱之心深度融入教育教学实践,尤其在关爱特殊学生成长方面成效卓著,成功塑造教师良好的师德形象。

学课标,素养,做学识渊博的“活力教师通过组织教师阅读优秀书籍、参与前沿理论学习、实践性论文撰写与案例参赛,以及定期的理论课程主题培训、跨学科主题课程开发指导,以党建引领教师专业成长,坚定教师理想信念,打开知识融合的新视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素养。

勤实践,砥砺行,做实践创新的活力教师围绕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展开,以微型课题的研究攻破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将研讨成果应用到实际教学中,进行实践检验。学校在集团内组织开展了多次科研共同体、同类课题共同体等教科研训一体化活动,这种以问题为导向的专题研讨活动,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提升课堂教学实践能力。

助教学,添风采,做技术精湛活力”教师:将党建工作与立德树人、教学科研工作紧密结合,依托学校智慧校园优势,开展人工智能助力下的“智慧党建”工作,覆盖人工智能、智慧教学、数字化转型等前沿技术领域,充分展示了智慧课堂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创新应用和显著成效。

教联体,齐携手,做协同育人的“活力”教师:通过构建家校共育的“教联体”,打造常态化育人平台和活动载体,拓宽教育辐射的广度,形成了一个家校政社协同视域下的全方位育人网络,有针对性地推动解决学生成长中的突出问题,共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贡献力量。

 在今年的学科骨干教师评选过程中,1人获评苏州市学科带头人,4人获评太仓市学科带头人,3人获评太仓市学科能手,2人获评太仓市学科新秀,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与支持。

三、存在不足

1.课题研究深度有待加强

虽然学校在课题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部分课题的研究深度还不够。一些课题在研究过程中,对问题的挖掘还不够深入,研究的视角和方法还不够多样化,导致研究的成果缺乏深度和创新性。此外,部分课题的研究与课堂教学的结合还不够紧密,研究成果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还不够广泛和深入,影响了课题研究的实际效果。

2.教师参与度有待提高

虽然大部分教师能够积极参与教科研活动,但仍有一部分教师的参与度不够高。一些教师对教科研的认识还不够充分,认为教科研是教科室和部分教师的事情,与自己的教学工作关系不大,因此在参与教科研活动时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够。此外,部分教师由于教学任务繁重或其他原因,难以抽出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参与教科研活动,影响了教科研工作的全面开展。

四、下阶段展望

1.深化课题研究,拓展研究领域

2025年是“十五五”课题的开年,在下学期,学校将进一步深化课题研究工作。一是加强对新理想课题的指导与管理,定期组织课题研讨与交流活动,帮助11个新立项课题尽快掌握研究方法,同时帮助已有课题组突破研究瓶颈,拓展研究视角,从多维度、多层次对研究问题进行综合分析,丰富研究内容,提升研究深度。二是利用“十五五”课题开年这一机遇,积极拓展新的研究领域,紧密围绕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趋势、新要求以及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策划并申报更多具有前瞻性、创新性的课题,不断拓宽学校教科研工作的研究领域,为学校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研支撑。

2.提升教师参与度,打造均衡科研队伍

学校将采取多种措施提升教师参与教科研的均衡性。一是加大对新入职教师与普通教师的科研培训力度,为他们量身定制培训计划,从科研基础知识、研究方法到课题申报、论文撰写等环节进行系统指导,帮助他们快速熟悉教科研工作,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二是合理分配教科研任务,充分考虑教师的教学工作量与个人特长,科学安排课题研究与教研活动,避免骨干教师负担过重,同时给予普通教师更多的参与机会与展示平台,实现教科研队伍的均衡发展;三是建立激励机制,将教师参与教科研的情况与绩效考核、职称晋升、评优评先等挂钩,充分调动全体教师参与教科研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形成全员参与的良好局面。

本学期我校教科研工作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认识到存在的不足。展望下阶段,我们将持续改进工作方法,不断深化课题研究,提升教师科研能力,优化资源整合,加大成果推广,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和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推动学校教科研工作再上新台阶。


太仓市科教新城实验小学  地址:太仓市科教新城子冈路22号 电话:0512-53839910  邮编:21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