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作目标
1.通过课程开发再造学习空间,打造“五园一舍”校本课程链带;
2.通过课程开发提升团队能力,再推“五园一舍”校本经典课程;
3.依托“五园一家”推动课程实施,坚持五育融合培育学生素养。
二、分工说明
(一)课程指导组(校长室)
1. 校长室承担指导责任,全程跟进“五园一家”课程链的设计、实施过程
2. 统一思想,明确课程开发基本思路,形成校本课程设计的格式要求、制定文案模版(冯校)
3. 对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全程跟进,保证小团队间的交流合作
4. 去内容、方法、形式重复,求亮点、特色、物化多元,不断修正形成体系,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校本课程方案(庞校)
(二)课程开发组(行政团队,两两搭配)
1. “五园一家”共六个课程开发组,由行政干部担任正副组长,各自招募骨干教师、家长代表,组建学生小组等
2. 在指导组的协调下,确定“五园一家”课程开发组建构,六个组分别开展开发和实施工作
3. 加强组间沟通联系,促进相互学习,及时调整内容,本着一盘棋的方向开展一系列研发
(三)课程评价组(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
1. 以项目推进方式开展“五园一家”学习空间再造课程开发,设立奖励机制
2.通过重大活动检测、邀请校外专家组评定的方式评价工作成效
三、研发要求
1. 在五育并举理念关照下,探求多学科多领域融合,以主题课程的形式呈现语数英、音体美、劳动艺术、综合实践多样多元的组合形态
2. 本着凸显“某园某家”特征,串联运用“五园一家”资源,以活动的、趣味的、体验的、竞赛的、展示的形式展现“五园一家”课程内容
3. 着力体现家校政社协同育人,打好与已有德育课程、学科课程的组合拳,让“五园一家”课程成为学校课程网中新的增长点
4. 基于学校课程基地项目(小牛人创客教育)、前瞻性项目(基于学习空间再造的科创主题课程设计)、品格提升工程(牛牛奋蹄:聚力成长营赋能行动)等,让“五园一家”课程实现学校特色亮点打造上的再提升
5. 工作有节点,行动有物化,各开发组要形成“三个一”的基于“某园某家”学习空间再造的课程资源,即:一份校本课程开发方案、一节课或一个活动设计方案、一项物化成果呈现
四、分组安排:
年段 |
“五园一家” 学习空间 |
课程开发 |
课程指导 |
行政跟进 |
骨干教师2-3人 |
学生代表2-3人 |
家长代表2人 |
全校 |
牛牛侬舍 |
闫文佳 |
秦玲玲 |
|
|
|
庞芳 |
一二年级 |
百花园 |
马 青 |
吴心仪 |
|
|
|
全校 |
百果园 |
张晓峰 |
闵 雯 |
|
|
|
冯洁 |
五六年级 |
百蔬园 |
罗 珊 |
王孙洁 |
|
|
|
三四年级 |
百草园 |
柴荣萍 |
杨 蕴 |
|
|
|
孙路晨 |
全校 |
百宠园 |
王熹梅 |
吕双悦 |
|
|
|
说明:“三个一”中的前两个“一”(一份校本课程开发方案、一节课或一个活动设计方案),将在四月中旬,苏州市教研员丁宇红老师来校时现场汇报,邀请相关领导、年级组长与教研组长、学生代表、家长代表现场投票评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