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英语阶梯作业设计研究》 2月活动报道

作者: 时间:2023-02-28 点击数:

2023222日下午,课题《“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英语阶梯作业设计研究》主持人李佳祯携课题组核心成员石薇、田新航、孙婧怡来到E FUN空间,开展以“‘合作型’口语阶梯作业的研究”为主题的课题组2月活动,本此活动吸引了英语组其他成员共同参与。

首先,课题主持人李佳祯进行发言,指出本次活动的目的是研究“合作型”口语阶梯作业的案例,并且从中总结出有趣的方式,使得口语交流建立在更加高效、有趣、美妙的基础上。流程为:一、组内研讨  二、案例赏析  三、任务布置和评价建议。

第一轮头脑风暴中,田新航老师率先提出以英语歌曲促进口语学习:以英语歌曲鉴赏为真实任务载体,激发学习兴趣,英语歌曲能增强学生的记忆力。在译林小学英语教材中,好多歌曲歌词简单、旋律轻快,都为学生所喜爱。所以好好地利用这些歌曲来配合我们的教学,会起到一定的效果,孩子们边唱、边学、边做动作,减轻了学生对名字记忆难的心理负担。洛扎诺夫在有音乐伴随教学和没有音乐伴随教学的实验结果中表明,有音乐伴随的教学比没有音乐伴随的教学的记忆有效率高很多倍,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英语歌曲对增强孩子们的记忆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石薇老师听取了田老师的发言之后,提出了任何知识都来源于生活,并和生活紧紧相关,可以设计表演、唱、跳、rap的活动,引发学生兴趣,并在课堂上让他们模仿生活情境,扮演自己喜爱的角色,通过表演来体会成功的喜悦,感受英语口语的魅力,既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又可让学生体验其中的情趣。在表演时充分发挥想象,拓展思维,并积极参与到小组表演中去,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体验了集体合作的愉快精神,在合作中互相学习英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学习环境更轻松、和谐。

孙婧怡老师指出:要推动家校政社协同育人,是可以借助家长们的力量的。学生的英语学习除了老师的教学外,更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因此,老师要充分挖掘家长的优势,如家长懂英语的,可以让家长和孩子每天完成一个英语对话,即可以巩固旧知,又可以在家庭中营造一种轻松说英语的氛围;如家长不懂英语的,可以让孩子回家和家长一起学英语,当家长的小老师,这样的真实任务可以让学生体验到另一种成就感。有条件的说给家长听,请家长给予评价,在说的基础上,学习优秀的学生可以将说的内容写下来,以此来巩固所学语言,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及对家的热爱,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及对语言的运用能力。

其他成员也开始思考:什么样的口语活动能够牢牢抓住孩子们的心,让他们意犹未尽,他们也开始了激烈的讨论。在这个环节中,我们设计了AB两张纸的口语活动,利用信息差进行口语对话,这样的悬念设置帮助孩子们找到了口语对话的意义:完成信息拼图。


最后大家达成一致:教师在设计或指导阅读活动时,应该充分利用信息差设计情景,启发学生运用正确、得体的语言把信息连贯起来,从而达到阅读的目的。成功的信息差任务型活动应该充满"信息差"(information gap),即:持不同信息的双方通过交际手段、交换信息,填补空白,从而完成交际任务。如果没有信息差,交际就缺少动力和意义。在信息活动中,教师(或教材)向交际双方提供不同片段的信息,学生通过交流传递去填补信息差,以达到完成特定任务的目的。

信息差的存在是传递信息和获取信息的动力,也使阅读任务更加有意义。充分利用信息差设计情景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根据学生现有的实际语言水平,提供可理解的语言输入,确保设计的"信息差"能给学生提供运用多种语言功能进行交际的机会。(2)任务的设计要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相结合,符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认知特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3)引入合作学习的理念。教师在设计分组活动方式时应考虑学生的智能强项,优势互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团队精神,发挥优化组合的整体功能。(4)创设体验成功的机会。教师在设计任务时,应考虑如何最大限度地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理念,对学生在任务完成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不予以苛求,多用、巧用赞扬语,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形成良好的心理倾向。

课题主持人李佳祯老师布置了接下来一个阶段的任务:设计更多“信息差”的口语阶梯作业,并且加入歌曲、表演、rap以及家校政社元素,打造一个全民学习英语,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的氛围,力争在英语节的时候穿汉服,进行汇报演出。

本次活动在大家意犹未尽的探讨中告一段落,这次的研讨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在做好充分的准备之后,我们课题组成员将从如何设计“合作型”口语作业入手,积极投身到下一阶段的研究中。


太仓市科教新城实验小学  地址:太仓市科教新城子冈路22号 电话:0512-53839910  邮编:21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