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第二学期课题研究记录表(一)

作者: 时间:2024-03-26 点击数:

课题研究记录表

课题题目

核心素养视野下数学史阅读教学实践研究

课题类别

苏州青年专项课题

立项编号

2021/Q/02/076/03

出席对象

课题组教师

地点

数趣空间、电子会议室

时间

2024年3月22日

研究主题

基于量感核心素养视野下数学史阅读教学‘拨笋式’范式研究

所要解决问题

1.学生缺少对计量单位实际意义的理解。

2.量感核心素养在主题式综合实践活动课落实中缺少系统结构,尝试总结基于量感核心素养视野下数学史融入课堂教学的‘拨笋式’范式。

研究方法

课例研究法







1.观察量表解读

(1)主题:基于量感核心素养视野下数学史阅读教学‘拨笋式’范式研究——以三年级《度量衡的故事》为例

(2)活动过程

(3)观察指标

A.发展学生的“量感”

A1.量的分类

A2.量的整理

A3.量的比较

B.数学史阅读教学“拨笋式”范式

B1.背景介绍、激发兴趣

B2.自主阅读、尝试探究

B3.互动对话、交流提升

2.课堂研讨课

活动一:猜谜游戏,引出长度单位

活动二:了解由来,形成量感

活动三:聚焦成语,发展量感

活动四:拓展阅读,增强量感

3.理论学习

(1)关于主题活动的思考与实践——以“度量衡的故事”为例

①主题活动的含义及分类

第一类,融入数学知识学习的主题活动。

第二类,运用数学知识及其他学科知识的主题活动。

②新课标的要求

③教学实践

1 课时:成语中的度量衡——度。 第 2 课时:成语中的度量衡——量和衡。 第3课时:成语中的度量衡——成果汇报。

(2)审辩式学习:在体验与对话中发展学生量感

新课标提出“量感主要是指对事物的可测量属性及大小关系的直观感知”,说明量感要在具体物体或者图形的测量中形成和发展,需要逐步抽象的过程,蕴含着高阶的数学思维。因此,本节课将以“问、探、辩、用、融——审辩式学习‘五学’课堂”为导学方式,疏通知识关联,打造学科融合,以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4.交流研讨

(1)浦诗怡老师说课

本节课希望引经据典,涉及古今中外,从三国故事到分享成语,从翻译古文到动手操作,从认识古代长度单位到了解现代国际单位制中的“米”,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比身高”“百步穿杨是从多远射箭”等生活问题,知识融会贯通的同时发展了量感,也提升了数学思维。

(2)课题组老师评课

浦丹忆:学生在梳理古今计量单位发展历史中体会到计量单位由多元到统一、由粗略到精细的发展过程,感悟科学发展与度量精确的关系。

陈佳怡:指导学生课前找到带有计量单位的成语,如“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胆大如斗”“火冒三丈”“百步穿杨”“半斤八两”等,了解成语中的计量单位在古代的具体意义,并换算成现代计量单位感受长度单位的“前世今生”,感悟中国古代的智慧,同时对成语典故有更深入的理解。

(4)柴荣萍总结


总结基于量感核心素养视野下数学史阅读教学‘拨笋式’范式:“拨笋式”教学的一般范式:瞄准概念“笋心”——层层剥离“笋衣”——理解运用实践

物化成果

《度量衡的故事——“度”的前世今生》课题研究课


太仓市科教新城实验小学  地址:太仓市科教新城子冈路22号 电话:0512-53839910  邮编:21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