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堂实践 陈佳怡《七巧板的前世今生》:基于“七巧板”数学史料的阅读教学,引导学生立足直观想象,借助问题驱动,穿越历史了解七巧板的前世今生,感受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与精神追求,在“探究推进”中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杨龚阅《我们身体上的“尺”》:结合绘本故事,让学生了解并量身定做了自己的身体“尺”,在测量身边不同物体长度的过程中,学生切身体会到用身体“尺”测量方便、快捷的特点,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叶玉蛟《认识东、南、西、北》:以诗文引入课堂,以学生学校生活中的“教室”“百花园”“操场”等为题材,结合数学文化——方向的历史,借助指南针、北斗星、年轮等组织系列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积累,发展数学素养。 刘赟《间隔排列》:创设了兔子乐园的故事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归纳探索间隔排列中蕴含的数学规律,学生以一一对应的思想方法在活动中发现规律、应用规律,发展思维能力。 浦诗怡《我们的24节气》:以数学为载体,融合了自然、地理、文学等多门学科的内容,整合了乘法、除法、角的度量等相关知识,让学生们在数形结合中感受到中华民族的杰出智慧——24节气。浓厚的中国韵味,也激起了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怀。 陈子媛《体育中的数学——赛制》:以学校的“校长杯”足球赛引出研究主题“赛制”,重点探究“淘汰赛”中的问题,学生运用画图、列举、转化等策略发现其中的一般规律,并在交流中表达自己的想法,理解他人解决问题的思路,体会到数学在体育中的作用。 马韵婕《度量衡的故事——走进“度”的世界》:以时间顺序为主线,以比较关羽和姚明的身高为副线,带领学生走进度的世界。教学中开展“布手知尺”“累黍成尺”等活动,学生深刻感悟统一度量衡的意义,量感知识体系得到充分建构。 徐娅楠《田忌赛马的故事——对策论》:带领学生经历了解“田忌赛马”的策略——反思策略,补充条件——量化策略,验证思考——应用策略,优化策略的过程,让学生对策略的定性分析转化为定量刻画,学生的数学学习由浅层思考逐渐进入深度学习。 吕双悦《数字与信息》:引导学生在猜身份证的过程中研究其中的编码结构和各部分意义,感受身份证编码的价值。从生活中的邮编、车牌、门牌号,延伸到现代的条形码、二维码,拓展到古代的“苏州码”,学生全方位感受数字编码的广泛应用和价值。 朱洁《数字编码——黄金大劫案》:是数学课还是“剧本杀”?朱老师以破解黄金大劫案为故事情境,根据身份证号和银行卡号的编码规则排除嫌疑人,了解古代反切码并利用反切码破译黄金宝箱密码,玩中学、学中探、探中思,感受编码的思想和方法,发展实践能力。 黄海东《统筹与优化》:围绕生活中的烙饼问题,通过直观生动的体验过程发现烙饼中的规律,从烙饼方法的优化到通过经验的累积产生规律的优化再到条件的优化,把具体的方法内化为学习的方法再到创造,调用多种教学资源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生活数学化,数学趣味化。 顾一凡《中心点的秘密》: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出发,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比较观察、合作交流和灵活对话,抽象、概括出“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性质和作图规律,在此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抽象能力和模型观念,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比赛要求 1.课堂教学 选择“综合与实践”领域主题,围绕数学阅读、数学史主题设计教学,教学目标适切,教学环节清晰,有主问题,有小组合作学习,有课堂练习,教学节奏明快。 2.教学反思 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及时进行反思,写满800字,以促进自身不断提高。 3.信息技术 能熟练、恰当地使用云平台技术,使用多媒体设备,真正为教学服务。 三、探索“综合与实践”领域开展“数学史阅读教学”主题教学模式 以《体育中的数学》为例进行课例观察与研究。
低段赛课安排 11月22日 地点:数趣空间 |
课次 |
时间 |
班级 |
上课教师 |
上课内容 |
拍照 |
1 |
8:05——8:45 |
二(9)班 |
陈佳怡 |
七巧板的前世今生 |
丁媛媛 |
2 |
10:40——11:20 |
二(3)班 |
杨龚阅 |
我们身体上的“尺” |
3 |
12:10——12:50 |
二(4)班 |
叶玉蛟 |
认识方向 |
4 |
13:00——13:40 |
三(6)班 |
刘赟 |
间隔排列 |
毛禧雯 |
5 |
13:50——14:35 |
三(1)班 |
浦诗怡 |
我们的二十四节气 |
6 |
14:45——15:25 |
五(8)班 |
陈子媛 |
体育中的数学 |
评委:柴荣萍、张竞秋、顾爽、杨洋、吴心仪 |
高段赛课安排 11月28日 地点:数趣空间 |
课次 |
时间 |
班级 |
上课教师 |
上课内容 |
拍照 |
1 |
8:05——8:45 |
四(4)班 |
马韵婕 |
度量衡的故事 |
龚芸云 |
2 |
10:40——11:20 |
四(2)班 |
徐娅楠 |
田忌赛马的故事 |
3 |
12:10——12:50 |
四(8)班 |
吕双悦 |
数字与信息 |
4 |
13:00——13:40 |
四(5)班 |
朱洁 |
数字与信息 |
孙禹 |
5 |
13:50——14:35 |
五(5)班 |
黄海东 |
统筹与优化 |
6 |
14:45——15:25 |
五(1)班 |
顾一凡 |
中心点的秘密 |
评委:柴荣萍、施良根、陆晓红、李晔、薛艳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