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理论学习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使用货币的历史长达五千年之久。在古代社会,人们以物易物十分麻烦,最初以海贝代替钱币,到了商朝,铜币出现;战国时期,人们制造出了各种各样的铸币,有鬼脸状的,还有刀状的。等到秦始皇登基后统一货币为圆形钱币,方孔圆钱的形状就延续了两千多年呢!钱币的发展史悠远流长,它带着文化的积淀、历史的气息一步一步的走到今天,演化成为现在我们见到的样子。 二、课题研究课 以购物为主线,在认币、换币、付币等活动中加强体验,发展数学应用意识。通过四个活动组织教学:1.自主分类,激活已有经验;2.认识人民币的面值,总结提炼辨认方法;3.多样付款方式,理解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4.模拟购物,积累解决简单购物问题的经验。 2.说课研讨 柴荣萍老师对本课教学进行了反思,并提出了自己的困惑:新课标把人民币教学内容放在综合与实践领域,如何开展主题活动?如何在主题活动中帮助学生了解货币的意义,形成初步的金融素养? 3.观课交流 (1)顾爽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柴老师在充分把握教材知识点的前提下,灵活处理教材内容,这也是课程改革的意图之一。建议在“我会购”活动中,先让学生知道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再在购物中利用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去付币,体会付币的不同方式。 (2)周文杰 认识人民币一课,可以通过介绍货币的发展史,引发学生对于学习人民币的兴趣,从而引入现代货币——人民币。先让学生自己辨识人民币,认识人民币后再对人民币进行分类,并在实际的运用(小小商品店)中体会货币的进率。课的最后拓宽视野,随着生产生活的便利以及科技的发展,出现了数字人民币等手机支付的功能,引导学生认识到虽然货币在不断的发展,但依然要充分地认识元、角、分,才能更好地了解时代的发展,并迈向更远的未来。 (3)张竞秋 新课程标准将认识人民币放在综合与实践领域 。它更加强调认识人民币这一单元与实际生活的密切关系。但是由于现在我们生活中电子支付的使用日益广泛,我们的孩子们几乎都没有使用过人民币。在教学中,建议把认一认人民币这个环节的内容前置,可以让孩子们在家里先摸一摸、认一认人民币,了解人民币的颜色、图案、人物等内容,然后在课堂上进行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