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课题研究记录表

作者: 时间:2023-10-31 点击数:

2023-2024学期课题研究记录表(

课题研究记录表

课题题目

家校政社协同视野下的“牛牛引力波”项目式学习的实践研究

课题类别

苏州市“十四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一般课题

立项编号

“十四·五” Sjh 【0075】

出席对象

课题组全体成员

地点

电子会议室

时间

20231030

研究主题

跨学科项目研究课例研讨

所要解决问题

跨学科教学中家校政社资源的协同

研究方法

经验总结法

 

 

 

 

 

 

适应的课程标准

语文: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育人功能。通过语文学习,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成果,具有比较开阔的文化视野和一定的文化底蕴,建立文化自信。

数学:关注学生的双基培养,形成数学基本思想,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学科发展前沿与数学文化,从而继承并弘扬。

科学: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创设良好的学习情景,让学生体验实践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主动参与、动手动脑,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反思和迁移,应用到生活中,服务到生活中,将科学知识与生活、文化等融合。

劳动:强调学生直接体验和亲身参与,注重动手实践、手脑并用,知行合一、学创融通,倡导“做中学”“学中做”,激发学生参与劳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注重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真实需求出发,亲历情境、亲手操作,亲身体验,经历完整的劳动实践过程。

美术:通过创设情境,任务驱动,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民间美术,技法学生探究作品题材、形式、内涵的兴趣。注重引导学生理解“中国传统美术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增强文化自信。

综合实践: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在观察、记录和思考中,主动获取知识,分析并解决问题。注重运用实地观察、访谈、实验等方法,获取材料,形成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和勇于探究的精神。

所指向的核心素养:

人文底蕴:引导学生体会乡村生活的自然亲切、优美恬静的同时,感受乡村生活里的大智慧,勤劳质朴的劳动人民用双手装点美好生活的品质,激发学生对乡村生活的兴趣与热爱,培植爱家乡、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实践创新:首先,强调加强课程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的结合,充分发挥学科实践的独特育人功能;其次,注重创设真实问题情境,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着眼于融通知识、能力、态度等综合性素养的形成。

健康生活:在朴实自然、和谐美好的乡村生活回归之旅中,感受人与自然紧密相连、交融一体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树立用双手创造美好生活,用智慧开拓幸福人生的坚定信念。

除此以外,还涉及 “科学精神、学会学习、责任担当”核心素养不再具体阐述。

 

 

1. 学习内容的自由选择

农家生活里的大智慧”学习内容非常广泛:认识农家生活的生态系统、生命智慧、数学智慧、生活智慧……涉及语文、数学、科学、劳动等多个学科,不同的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各自感兴趣的方面进行学习,充分体现了学习内容的开放性与丰富性。

2. 学习方式的自主确认

在推进学习的过程中,将学生放在课程的中央,以独立自主学、小组合作探究学、班级分享交流会等形式,学生通过分类、归纳、比较、举例、说明、展示等方法,以文字、表格、图片、视频、音频、绘画、图文等形式,基于各自实际学情开展学习,充分彰显了不同学生主动完成知识建构的学习过程。

3. 学习资源的整合利用

课程实施过程中,不仅将多学科进行融合,还将校工、家长、社会资源融入其中,多途径、全方面的学习资源库,为学生提供了多元化的学习途径和方式,对不同特质的学生多样化和发展性的指导作用,更利于学生开展基于个体需求的个性化学习。

4. 评价方式的多样合集

小、最、创、E 系列形成一个评价体系,有的趋向于个人的评价,有的趋向于团队的评价,有的趋向于成果的评价,有的趋向于平台的评价,评价内容丰富,评价角度多维,且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增进了评价的及时性与互动性,有效地促进了不同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物化成果

跨学科项目式学习学习活动主题案例和汇报PPT

 

签到表

 

太仓市科教新城实验小学  地址:太仓市科教新城子冈路22号 电话:0512-53839910  邮编:21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