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向全校学生开展心理成长测评的意义。 1. 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和特征。 2. 帮助学校建立客观的学生心理档案。专业准确的心理测评结果,是建立中小学生心理档案的基础。 3. 帮助教师良性干预学生行为。通过专业的心理测评,教师不仅可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和特征,而且可以预测学生将要发生的行为或发展的方向,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或预防措施,达到预期的效果。 4. 指导学生培养兴趣和发挥优势。 5. 帮助构建良好的家校合作关系。
二,测评内容 心理成长测评,旨在从健康、能力与归属感、行为、心理情绪、家庭、(社会)人际交往等6个维度对学生的发展现状进行调查测评,发现普遍问题和个别相对严重个案,从而为教师、家庭和社工的干预介入提供依据。 且针对疫情期间有孩子大量使用电子产品现象,对学生是否在空余时间沉迷于电子产品而调研、统计。
三,实施方式 一二年级采用书面问卷调查形式,三四五六年级采用电子问卷调查形式进行。由各班主任带领学生在校内完成,三至六年级在学校机房,由信息技术老师带领学生完成,避免班主任、家长的干扰。 低年级学生的问卷加入拼音,以及易懂的小表情,让学生读题更加简便,理解并答题更为精准。
四,测评汇总、汇报方式 由驻校社工对心理成长测评问卷进行数据分析、整理出各班心理成长报告,德育处老师检验抽查。并以各年级每个班各维度进行横向比较。驻校社工、德育处与低、中、高年级班主任分别开会研讨,反馈各班心理成长测评结果,给出分析意见。 班主任们对自己班级学生的健康、能力与归属感、行为、心理情绪、家庭、(社会)人际交往状况在年级中的情况,心中有所了解,便于班主任更好地做班级管理。对于筛选出的潜在风险的学生,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 通过此次全校性的心理筛查,各班班主任对学生心理成长更为重视、意识更为增强。全校定期对每班的2名心理委员的培训,方便他们更好地为班级管理而服务。
五,跟进策略 对于心理成长测评得出的潜在风险学生,由正副班主任根据其日常表现筛选,平时增强对潜在风险学生的关注,与家长加强沟通。对于个别相对严重个案,转介到驻校社工或校心理老师处跟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