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学期汇报表 (2024—2025年学年度第二学期)

作者: 时间:2025-06-30 点击数:

太仓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学期汇报表

20242025年学年度第学期)

课题名称

大单元视角下小学美术学科融合主题式任务群实践研究

课题编号

Q2024016  

承担单位

太仓市科教新城实验小学

立项时间

2025.01

王昱婷、唐晓冬

联系电话

13306227336

E-mail

554744143@qq.com

课题资料变更情况

(如无则不填;如需变更,附交“课题管理信息更改申请表”一式两份)

课题名称

变更为


完成时间

延期至


主持人

变更为


研究成员

增删情况


一、本学期研究工作进展情况

本学期围绕《大单元视角下小学美术学科融合主题式任务群实践研究》课题,按计划有序推进。3-6 月分别开展“时间小管家”“我与美丽大自然”“古诗配画”“泥玩天地”主题任务群实践,构建“感知-探究-创作-分享”四维模型,融合语文、科学等学科知识,如3月结合影子实验解释时间与自然现象关联,5月运用 AI工具拓展诗配画创作思路。通过课例研究法,形成《时间小火车故事集》等 4 套学生作品集,撰写《基于时间主题的小学美术跨学科任务群设计策略》等教学论文,验证了任务群分层设计与跨学科融合策略的有效性。

二、本学期课题研究主要成果(可另附纸)

本学期课题研究围绕大单元视角下小学美术学科融合主题式任务群展开,取得多方面成果。形成“感知-探究-创作-分享” 四维任务群模型,涵盖时间、自然、古诗、泥塑四大主题。产出《时间小火车故事集》《毛线绘就的自然之美》《诗情画意集》《“泥” 好!朋友》4 套学生作品集,收录蒸汽火车发展史等主题作品。撰写《基于时间主题的小学美术跨学科任务群设计策略》《小学美术诗配画跨学科任务群设计策略探究》等教学论文,总结跨学科融合策略。实践中92% 学生能通过“折纸小火车”表达时间序列故事,85% 以上学生作品实现学科知识综合运用,还生成《2049 未来交通畅想集》等生成性资源,为后续研究提供实证支撑。

三、课题研究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问题1:研究目标强调发展评价研究,但当前仅采用星级贴纸等游戏化评价,未开发如“美术素养发展量表”等专业工具,对学生跨学科能力、批判性思维等维度的评估缺乏量化标准。

措施:开发“三维评价量表”,从“学科融合度”“创意迁移能力”“文化解读深度” 设计评估指标,参考开题报告中的行动学习理论,增加过程性评价雷达图。

问题2:开题报告提出探索“感知-探究-创作-分享”模式,但部分主题(如6月 “泥玩天地”)的探究层仍停留在材料特性分析,未结合系统论理论设计跨学科问题链。

措施:在探究层融入系统论思维,如 6月主题中设置“生态环保与材料艺术”跨学科任务,引导学生分析材料循环利用的科学逻辑与艺术表达的关联。

四、下学期研究计划

1. 深化任务群内容体系建设(20259- 10月)

围绕 “综合探索” 艺术实践,新增 “科技与传统工艺融合” 主题任务群,如设计 “数字皮影戏” 项目,融合科学光影原理与美术造型技巧,落实跨学科协作教学策略。

按开题报告中 “四大艺术实践” 分类标准,将前期《时间小火车故事集》等成果重新归类整合,形成系统化的主题式任务群案例库。

2. 完善资源库与评价体系(202511- 12月)

开发数字化资源管理平台,将学生作品、微课视频按“造型表现-设计应用”等维度分类上传,同步收录 AI 工具(如DeepSeek)辅助创作的案例,形成可共享的教学资源包。

依据开题报告建议的“美术素养发展量表”设计“学科融合度”“创意迁移能力”等量化指标,配套过程性评价雷达图,在新主题中试点应用。

3. 强化实施策略与批判性思维培养(20261月)

在探究层融入系统论思维,设置新的跨学科问题链,如“非遗文化”主题,引导学生分析审美与文化符号的关联。

开展 “大单元任务群教学模式” 校本研修,组织教师基于前期课例(如古诗 AR 互动讲解)提炼“情境驱动-脚手架支持-生成性资源利用”的实施流程,形成标准化教学模板。

课题研究单位意见





负责人签名

单位盖章


   

太仓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意见





单位盖章


   



太仓市科教新城实验小学  地址:太仓市科教新城子冈路22号 电话:0512-53839910  邮编:21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