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最新课题记录

作者: 时间:2025-09-29 点击数:


2025-2026学期课题研究记录表(

课题研究记录表

课题题目

《新课标理念下小学中高段文言文阅读素养培养的策略研究》

课题类别

专项规划(青年专项)

立项编号

Q2024015

出席对象

教研组成员

地点

文创空间

时间

9.10

研究主题

小学中高年级课内文言文按主题划分

所要解决问题

梳理新课标理念下校本中高段学生课内文言文阅读内容体系

研究方法

案例研究







过程:

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学体系中,中高年级文言文承载着文化传承与语言能力培养的双重使命。此前课题研究已完成三至六年级课内文言文篇目(含对应页码)的系统梳理,明确《司马光》《精卫填海》《学弈》等 14 篇核心文本。本月研究聚焦 “主题分类” 核心任务,以 “文本思想内涵” 为基础、“教学实践价值” 为导向,通过课题组成员逐篇研读、主旨提炼、交叉论证,最终将 14 篇文言文划分为 “品德修养类”“学习求知类”“历史智慧类”“自然与神话类” 四大主题,形成结构清晰、逻辑严谨的分类体系,为后续整合教学、资源开发奠定基础。

一、品德修养类(共 3 篇)

聚焦 “修身立德、待人处事”,引导学生树立良好道德品质与行为准则,篇目及信息如下:

《司马光》(三年级上册,未标注具体页码):讲述司马光 “破瓮救友” 的故事,展现其临危不乱、沉着机智的品质,传递 “遇事冷静、勇于担当” 的品德理念。

《王戎不取道旁李》(四年级上册,4 页):通过王戎观察道旁李树 “多子折枝” 便判断 “此必苦李” 的事例,体现其善于观察、冷静思考的处事态度,隐含 “不盲从、理性判断” 的品德要求。

《书戴嵩画牛》(六年级上册,未标注具体页码):记录杜处士珍藏《斗牛图》,却被牧童指出画中牛 “掉尾而斗” 的错误,传递 “尊重事实、虚心听取他人意见” 的品德,同时强调 “实践出真知” 的道理。

二、学习求知类(共 4 篇)

围绕 “学习态度、读书方法”,为学生提供文言文视角下的学习指引,助力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篇目及信息如下:

《囊萤夜读》(四年级下册,未标注具体页码):讲述车胤 “以练囊盛数十萤火照书” 夜读的事迹,展现 “不畏艰难、勤学苦读” 的求知精神,是 “勤奋学习” 的经典范例。

《铁杵成针》(四年级下册,未标注具体页码):以李白见老媪 “欲作针” 而 “磨铁杵” 的场景,传递 “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的学习态度,启示学生 “凡事贵有恒”。

《古人谈读书》(五年级上册,8 页):收录朱熹、曾国藩等关于读书的言论,如 “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士人读书,第一有志,第二有识,第三有恒”,直接传授读书方法与求知理念。

《学弈》(六年级下册,19 页):通过弈秋教两人下棋,一人 “专心致志” 学有所成,一人 “思援弓缴而射鸿鹄” 一无所获的对比,强调 “专注专一” 对学习的关键作用,警示 “三心二意” 的危害。

三、历史智慧类(共 5 篇)

以 “历史故事、辩证思维” 为核心,让学生从文言文中汲取古人智慧,培养理性思考能力,篇目及信息如下:

《守株待兔》(三年级下册,2-3 页):讲述农夫偶然捡到撞死在树桩上的兔子后,便 “释其耒而守株”,最终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的故事,讽刺 “心存侥幸、墨守成规” 的思维,传递 “脚踏实地、灵活变通” 的智慧。

《自相矛盾》(五年级下册,12-15 页):记录楚国人卖矛与盾时,既称 “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称 “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最终因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 无法自圆其说而露怯,启示学生 “说话做事要前后一致,避免逻辑矛盾”。

《杨氏之子》(五年级下册,12-15 页):通过杨氏子与孔君平的对话 —— 孔君平以 “此是君家果” 调侃,杨氏子以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巧妙回应,展现孩童的聪慧机敏与语言智慧,传递 “灵活应对、礼貌回应” 的处事方式。

《伯牙鼓琴》(六年级上册,未标注具体页码):讲述伯牙鼓琴 “志在高山”“志在流水”,钟子期均能精准领会,钟子期死后伯牙 “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 的故事,不仅体现 “知音难觅” 的真挚友情,更隐含 “懂与被懂” 的人际交往智慧。

《两小儿辩日》(六年级下册,19 页):围绕 “太阳何时离人近、何时离人远”,两小儿分别以 “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 为依据辩论,孔子 “不能决也”,传递 “敢于质疑、辩证思考” 的智慧,同时体现 “学无止境” 的认知态度。

四、自然与神话类(共 2 篇)

以 “自然现象、神话传说” 为载体,引导学生感受自然魅力与传统文化中的奇幻想象,篇目及信息如下:

《精卫填海》(四年级上册,6 页):出自《山海经》,讲述炎帝之女女娃溺亡于东海后,化身为精卫鸟 “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的神话故事,既展现自然环境(东海)的特点,又传递 “坚韧不拔、永不放弃” 的精神,是自然与神话结合的经典文本。

《少年中国说(节选)》(五年级上册,8 页):虽以散文形式呈现,但文本中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等语句,以自然景象比喻少年中国的蓬勃生机,描绘出壮丽的自然图景,传递 “热爱自然、赞美新生力量” 的情感,故归入此类。



本月课题研究顺利完成既定目标,通过精准的主题分类,实现了部编版小学中高年级文言文从 “单篇散落” 到 “系统归类” 的转变本次研究明确部编版小学三至六年级14篇课内文言文核心文本,按“文本思想内涵”与“教学实践价值”,将其划分为“品德修养类”“学习求知类”“历史智慧类”“自然与神话类”四大主题

物化成果

小学中高段课内文言文阅读内容体系分类表


太仓市科教新城实验小学  地址:太仓市科教新城子冈路22号 电话:0512-53839910  邮编:21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