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开展了“科创启蒙·科创实践·科创表达”三个板块的主题活动 根据“科创 文创 艺创”三大主题课程,按照“启蒙·实践·表达”的学习历程,开展序列化、进阶性、循环式的科创主题学习,通过科普绘本、科幻小说、科幻电影、科学讲座等启迪学生大胆、丰富、神奇的想象,在科学实验、创客学习、科技游学等实践活动中增强学生动手操作、技术应用和物化能力,最终鼓励学生以科普剧、科幻画、创意手工、想象写作等创意表达将奇思妙想演出来、画出来、做出来、写出来。
图1 “科创启蒙·科创实践·科创表达”学习历程课程图谱
2.丰富了指向儿童想象力的科创主题活动课程的资源建设 课题组通过“线上+线下、校内+校外”资源开发方式,在课题推进过程中,构筑起了多元教育主体协同发力的资源平台,丰富了课程资源的建设: 国家课程的二度开发:在语文、科学、音乐、美术、信息等国家课程的实施中,挖掘能够激发学生想象与创造能力的元素,形成在国家课程二度开发中的课程资源。 学生社团的全面铺开:每学期,确保具有一定数量的、指向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培养的学生社团,为学有余力的小创客提供了多元发展的可能。 校外基地的重点培育:学校先后与太仓光电技术研究所、太仓市机器人学会、太仓市科技活动中心建成创客教育校外实践基地。学生通过实地参观、实践操作等方式,获取科学知识,培植想象力与创造力。 3.形成了多元主体协同发力的育人机制 “家”路径:实现个性教育。家庭教育具有个性化,家长资源具有丰富性。依托有科技教育背景及资源的家长开发“牛爸妈微课程”,经历了3个阶段的实践:年级尝试版、全校拓展版、硕博士提升班。 “校”路径:发挥主导作用。学校是学生成长的主要场所,学校通过课堂教学、社团课程、少先队活动、校园文化节等方式搭建激发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平台。学校协同各方力量,发挥校外教育在学生成长发展中的协同作用。 “政”路径:增加服务供给。让政府回归公共性,在教育服务供给中更好地发挥做好资源配置、教育公共服务的作用,学校通过“校园主题开放日”,邀请和学生成长、科技教育紧密相关的共青团、少工委、科技局、科协等政府部门、下属单位来校指导,开设小课堂,召开座谈会,一同为学生健康成长出谋划策。 “社”路径:提供实践资源。充分依托学校周边太仓大学科技园、西北工业大学太仓长三角研究院、太仓市中科信息研究所等校外实践基地的育人优势,通过社会活动、寒暑假实践、志愿服务等,将学习的触角延伸至更为广阔的校外,让学习的世界充满更多的课程机会和学习机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