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育游戏对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作用探究
太仓市科教新城实验小学 任兆萍
摘要:实施体育游戏,游戏让孩子们玩嗨了。让学生变成体育游戏的主角, 创新体育游戏课程,体育游戏不只是游戏,更是一种教学方式,同时提升学生的体质健康。体育与游戏之间的融合,体育育身心,赋能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时刻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有效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充分挖掘体育运动对学生情绪调节和抗压抗挫等积极心理素养的提升,对学生勇敢坚韧、团结协作、坚持不懈等意志品质的培养,真正实现学生身心两健的育人目标。
关键词:健康第一;小学体育游戏;教育;应用
引言:积极心理,健康身体。护佑青少年心理健康,对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产生积极影响,需要全社会大臣共识。科学设计体育游戏,在体育游戏的积极影响下,为孩子们提高充足的体育锻炼机会,铸就卓越心理品质。遵循国家教育部提出的创新思维,打破传统小学体育教学中单一化、专项化、成人化的错误模式。以游戏的形式开展体育课程,让孩子们通过体育运动促进身心健康发展。运动是治愈心灵的良药,小学体育教学中,一些学生在参与体育运动的过程中,提高了心理健康水平。通过体育游戏培养小学生主体意识,自主合作意识以及团结协作、勇敢顽强、不怕挫折和困难的健康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一、体育游戏实施价值
(一)体育游戏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近些年,国内一项最新的调查显示,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为26.3%,其中学习压力、强迫、焦虑问题排前三位。尤其是青少年群体中,往往面临更多的学习压力和学习负担,不仅学习强度提高了,而且体育锻炼时间也减少了。相应也会导致学生们降低体育运动兴趣,久而久之不愿参与体育活动。因此,倡导以游戏化教学,就是称之为快乐体育,旨在通过游戏与体育的结合,提高体育课程趣味性,让学生们提高体育兴趣,在体育游戏中提高体育运动量,提高身体素质,夯实健康心态。所以在体育游戏活动的实施上,要实施有目的、有计划的游戏活动,培养学生有益于健康的行为方式和习惯,包括体育健康和心理健康两大方面。
(二)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实施体育游戏,针对青少年体育锻炼时间减少、户外活动减少、沉迷电子游戏时间增多等问题,通过游戏提高体育课程的吸引力,孩子们在游戏中锻炼,在锻炼中快乐,在快乐中形成对体育运动的基础认知与热爱。养成体育活动习惯,落实“健康第一”理念,从小养成受益终生的运动习惯,在运动中认知这个世界,实现德智体全面发展、身心健康成长。对于孩子们来说,健康的重要性是第一位的,教师必须把保护学生的生命和促进身心健康放在工作首位。关注小学生健康,增强学生健康意识,提升学生健康素养。例如,开设体适能课程,通过组织游戏,借助简单器械,对孩子们进行走、跑、跳、钻、爬等训练,促进身体协调发展[1]。为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开设游戏训练课程,融入合作型游戏,激发孩子们兴趣,提高他们身体的协调性、自控性以及合作能力。
(三)利用游戏提高学生的获得感
引导学生树立热爱生活、阳光运动的健康价值观,拥有健康身体和健康心理,这是一个协调统一的整体。比如蹲踞式起跑、立定跳远、排球正面双手垫球、篮球原地肩上投篮等。有体育课程改革的内容创新、体育教学组织形式上的创新、体育教学手段上的创新,都能够在游戏与体育活动的融合下激发孩子们的体育兴趣。同时,结合数字化建设,通过运动手环监测孩子们体育活动的时间、强度、心跳变化等,根据后台数据监测分析孩子体育运动的成效,并给出专业指导。游戏带来的快乐,并不是浮于浅层的为了快乐而快乐,而是通过努力之后,享受成功之后的快乐。在游戏和比赛中让学生爱上体育,体育教学“变成”做游戏和打比赛,无论是游戏还是课间操,都是为了让孩子锻炼身体、陶冶情操、磨练意志,让体育真正发挥作用。
二、体育游戏对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作用探究
(一)紧密联系体育课程与游戏内容
体育是人格教育的有效途径,体育能帮助学生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磨练意志。紧密联系体育课程与游戏内容,基于“以体树人”和“健康第一”理念,把游戏融入体育课程建设,让学生通过体育拥有享受乐趣的“欢实”、强健体魄的“结实”、坚强意志的“皮实”和健全人格的“丰实”,让孩子在身体发展中实现精神生命的成长。通过提供丰富的运动项目,关注学生个性差异,激发运动兴趣,开发每个学生潜在的发展能力,让每个学生都掌握一两门终身受益的体育锻炼项目。每个学生都有机会选择喜欢的体育项目,享受运动带来的乐趣[2]。
例如,活动内容丰富多样,涵盖刮片子、抽陀子、顶核子、造房子、掼结子、滚圈子、跳筋子等多个具有趣味代表性的运动项目。该等项目已经制定规范的比赛规程,有统一的道具。初衷是要把童年快乐还给儿童,让他们在游戏中增强身体素质。体育游戏活动中,带孩子们体验顶核子、造房子、掼结子三项运动,虽然大多数孩子是第一次接触,但他们很快就喜欢上这些游戏。在体育游戏课程上,游戏让孩子们的平衡能力、弹跳能力、协调能力等得到进一步增强,从而进一步通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有效促进儿童青少年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以游戏“丢手绢”导入弯道跑技术的学习,学生分别在四个圆上进行刺激地追逐跑,积极调动了课堂氛围,把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新课标要求展现得淋漓尽致。基本动作练习与节拍结合起来,作简单、欢快、易学适合小学低年级学生练习,既作为锻炼身体的手段,也能够有效地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在练习过程中,教师要密切关注孩子们的技术动作,及时纠错,并做出正确示范动作[3]。提升训练难度的同时,更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并总结技巧的能力。激活学生的运动能力,并且通过游戏让学生感到体育活动带来的幸福感,为后续的成长打下基础。
(二)体育游戏应该因地制宜
让学生享受乐趣,是体育教育的第一目标。在具体实施中,教师应当统筹考量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制定符合小学生的体育活动,在游戏中培养运动兴趣、提高运动能力,最终能够通过游戏实现身心健康成长。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指的是因材施教,主要是确保体育游戏符合不同小学生特点,既要通过游戏获得身体素质提升,而且还要满足孩子们的身体运动需求,从而助力身心健康成长[4]。
例如,“狼来了”趣味闯关,灰太狼为我们设计了层层的关卡,第一层距离起点5米处有四个障碍物,第二层前面3米有两个陷阱,第三层陷阱的前方就是通向羊村的大门。在游戏互动中,要求孩子们各自发挥才能和勇敢的精神争取闯关成功。“钻山洞”,让孩子们排成一队,搭成“山洞”,听到口令后第一个同学匍匐爬过“山洞”,锻炼学生的核心力量,团结意识。后面的队员匍匐钻过也依次搭桥,循环往复,最先完成的队伍获胜。“三人跳”锻炼了学生的弹跳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通过听音乐锻炼孩子的反应能力,增强课堂的趣味性。表现出转身时身体侧对折返点同手同脚、两脚分开,发展学生奔跑能力。同时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帮互助,勇于敢于分享成功经验并展示自己。小学体育游戏,增进学生健康,把游戏教学运用到小学体育教学之中去,让孩子更喜欢体育。低强度、趣味性、多彩运动助成长,以情景契合音乐,主题情境导入,营造学生学习氛围,带领学生充分参与游戏。激发学生学习激情、分层递进教学、多样趣味补偿,最终提升学生体能。“穿越丛林”,改变原有的跑步形式,创设情景,布置障碍,既是热身跑,又能锻炼学生的弹跳能力、核心能力。
(三)趣味游戏提高体育课程活力
有权威研究指出,人际关系、生活习惯和个人心理素养水平是心理健康的保护因素,饮食习惯越健康,运动频率越高,青少年抑郁水平越低。为此,小学体育课程,教师应当利用体育游戏进一步发挥体育活动调节情绪、疏解压力作用,开齐开足并上好体育课。游戏进课堂,快乐童分享。体育游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增强学生体质,体育不只是“身体教育”,结合体育在促进人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价值,体育实际上起到了“生命教育”的意义,而“以体树人”,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
例如,跑步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一种活动,也是非常健康的一种运动。但是,简单地跑步比较枯燥,无法培养孩子们的体育活动兴趣。因此,将游戏融入体育课程中,提高体育课程的趣味性,让孩子们在趣味体育中享受活动。使每一位学生都在玩中锻炼身体,掌握运动知识,收获成功的喜悦。针对小学生活泼好动,模仿力强、好奇心重的特点,创设“模仿小猎豹”的教学情景,带领孩子们分别学习猎豹快速跑、猎豹追逐跑、猎豹合作跑、猎豹双脚跳、平衡走等内容。带着孩子们跟着音乐模仿小动物做爬、走、跳、跑等动作,同学们兴趣盎然,积极参与,充分做好热身运动。带领孩子们分别学习小猎豹的其他本领,孩子们兴致勃勃地参与其中,顺利通过挑战,完成了一项又一项的学习任务,都深深地沉浸其中。发挥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让简单的跑步变得多样有趣,充满挑战,基于小学生贪玩这一特点,也可以让传统体育游戏进课堂。比如在体育课中,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玩起传统的踢毽子、跳方格、丢沙包、捉迷藏等有趣的民间游戏[5]。通过体育课确保学生每天1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强健学生体魄。把传统游戏引入体育课堂,让孩子们在传统游戏中尽享快乐童年,让身心健康始终和孩子们相伴在一起。
(四)体育游戏应与学生个体差异相适应
生命在于运动,快乐源自体验。体育游戏活动中,为了使体育课变得轻松有趣,教师可打造有特色的体育游戏课堂,在完成课程目标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让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中体验成长的快乐。体育课上,整个运动场飘荡着学生们的欢声笑语、热闹而有序、激烈而有趣。他们在奔跑、跳跃中感受着体育游戏的快乐,收获着体育技能带来的愉悦。通过游戏让孩子们迅速投入到体育课堂学习中,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
例如,“篮”不住的精彩,“球”不尽的快乐。一颗篮球,不仅拍出了孩子们的节奏感、协调力;拍出孩子们的自信心;更拍出孩子们的健康身心、美丽梦想。音乐响起,学生们就围着圆圈有节奏地拍球,哨声一响,快速地占一个圈。这个游戏既让学生练习有节奏的拍球,又锻炼的快速反应能力。手握篮球,让开心在指尖传递;奔跑追逐,让快乐在脚尖绽放。在玩球运动中,体验游戏带来的乐趣,更重要的是在成长的过程中,收获阳光与健康[6]。与篮球相伴,乐在球中,趣味无限。除此以外,皮球与呼啦圈的碰撞可以将学生们化身为一只只小螃蟹,把球当做粮食,呼啦圈挨着摆放当做回家的小路。小螃蟹们单手拍球,从一个圈平移到另一个圈,直到把粮食运回家。“正中红心”篮球游戏,规则为每队5人,每队以2分钟为限进行投篮,必须在时间内将球全部投完,超过时间则不计算。以篮筐至罚球线的距离画半圆,分成五个点,每点共有3个球。以进球数量计分,每一点投2球,第一球进算1分,以此类推。在游戏中,一些女生不喜欢篮球,而一些男生则偏爱篮球,或者是由于身高、体重等差异,教师应该适当调整体育游戏规则,实施差异化的评价标准。篮球游戏的开展,不仅提升学生的运动协调能力,同时培养勇敢、机智、团结互助等优良品质和活泼开朗的性格。通过以上个体与团队体育游戏的开展,让孩子们在游戏中积极活动,在活动中促成人际交往的全面提升,获得身心健康成长。参加体育运动可以帮助学生缓解学习压力、培养坚韧意志、促进人际交往,有助于树立积极向上的心态,提高心理调节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体育课堂中如果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上课就成为枯燥乏味的负担。体育游戏提高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丰富学生课余活动,强健学生体魄,培养他们良好的意志品质。以“健康第一”为核心思想,以孩子们的身心健康成长为基础,设计适合小学生们的体育游戏,在游戏中培养孩子们的身心健康,降低孩子们学习中产生的负担,同时提高身体活力,确保孩子们在体育课中不仅玩到好玩的游戏,也体验到体育课程的乐趣。在今后的体育教学过程中,作为一线体育教师,我们要结合教材、学情、教学目标,开展有针对性的研究,用游戏丰富体育课程,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陆政.小学体育游戏化教学的实践研究[J].小学生(上旬刊),2023(03):10-12.
[2]张丽丽.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分析[J].体育视野,2022(24):72-74.
[3]赵玲.探析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家庭教育,2022(28):117-120.
[4]徐亚东.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科幻画报,2022(09):216-218.
[5]曾小明.竞技性体育游戏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研究[J].亚太教育,2022(18):83-86.
[6]潘潇.体育游戏对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积极作用探析[J].求学,2020(32):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