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理论学习 在小学低年段,人工智能教育的首要目标是让学生充分体验人工智能,了解人工智能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探索人工智能的兴趣。在人工智能的学习中,教师可以选择人脸识别设备、无人驾驶系统、增强现实等智能硬件设备供学生体验,这种体验的方式能够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增强了学生的好奇心。 在认知水平方面,小学生处于具体运算阶段,还不具备抽象思维能力或抽象思维能力较低,需要借助实物才能更好地思考;在初始能力方面,目前小学低学段学生的人工智能知识基础大多比较薄弱,计算机操作能力、数学运算能力也都处于初级阶段。 二、课题研究课 (一)说课研讨 在三年级开展人工智能教育,数字与逻辑运算教学应该是第一课,高度的逻辑性和抽象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四个活动组织教学: 1. 四则运算,激活已有经验; 2. 情境游戏,感受“逻辑与”; 3. 知识迁移,认识“逻辑或”“逻辑非”; 4. 逻辑思维拓展,强化学习。 张晓峰老师对本课教学进行了反思,并提出了自己的困惑:机器学习是人工智能的核心领域之一,数学逻辑为其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观课交流 宋梦娟:张老师《逻辑运算》这节课十分新颖,与科学课的《点亮小灯泡》的内容进行联系,以小灯泡是否能亮的知识作为载体,来作为引入,学习逻辑运算,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利于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 张晨微:张老师善于用类比和联系生活实例的方式,生动形象地帮助学生理解逻辑与、逻辑或、逻辑非的含义,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从文字描述到符号表达,过渡自然。采用问卷答题的方式很好地检测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反馈了测试结果。张老师还通过几道思维题,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一节具有思维活力的课堂。 杨丹妮:张晓峰老师的《逻辑运算》一课结构顺畅,趣味横生。通过芝麻开门和点亮小灯泡的活动让学生直观的理解什么是逻辑与以及其他的逻辑运算符号,最后以三个逻辑思维题作为拓展,让学生在有趣的题目中得到思维的提升。
|